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东风小饮人皆醉,短尾青龙枕水眠。的释义

6个月前 (03-09)诗词赏析7

诗词原文

醉眠曲

东风小饮人皆醉,短尾青龙枕水眠。的释义

唐·李暮云

东风小饮人皆醉,短尾青龙枕水眠。

柳岸花堤春未老,月华如练洒云烟。

作者简介

李暮云,唐代中晚期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留世诗作亦不多,其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田园之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画面,尽管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名字不如李白、杜甫等大家响亮,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仍值得后人品味。

译文

在温柔的东风中,人们小酌几杯便纷纷沉醉,而那短尾的青龙(比喻小船)则悠然地停泊在水边,仿佛也在沉睡,岸边的柳树与花堤上,春色依旧未老,月光如白色的绸缎般洒落在云烟缭绕的夜空中。

释义

“东风小饮人皆醉”描绘了春日里人们享受美酒、沐浴在和煦春风中的惬意场景,表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短尾青龙枕水眠”则通过比喻,将停泊在水边的小船形容为一条短尾的青龙,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展现了水乡的宁静与和谐。“柳岸花堤春未老”继续描绘春日的美景,强调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月华如练洒云烟”则以月光为笔,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夜景,增添了整首诗的意境美。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日醉眠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展现得淋漓尽致,前两句“东风小饮人皆醉,短尾青龙枕水眠”不仅描绘了人们饮酒作乐的情景,还巧妙地通过比喻,将小船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后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美丽与夜晚的宁静,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情画意。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无确切史料记载,但我们可以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诗人都喜欢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追求,李暮云作为唐代中晚期的一位诗人,其创作无疑也受到了这一时代风气的影响,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春日里,面对眼前的美景与宁静的水乡生活,有感而发,创作出了这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佳作。

“东风小饮人皆醉,短尾青龙枕水眠。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