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裁成夺夏威,忽逢秋节便相违。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裁衣
唐·杜甫
昨日裁成夺夏威,忽逢秋节便相违。
身轻愿比秋云薄,老去悲随秋叶飞。
高柳数行临古道,寒鸦几点入斜晖。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昨天刚刚裁制好的夏衣,忽然之间就迎来了秋天,与夏天的温暖相违背,我希望自己的身体能像秋天的云朵一样轻盈自在,但老去的事实却让我如同秋叶般飘零,几行高大的柳树矗立在古老的道路上,几只寒鸦在夕阳的余晖中飞舞,自古以来人们就难以系住流逝的时光,就像流水逝去、云彩飘散一样,留下的只有无尽的遗憾和哀愁。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夏衣与秋节的相遇不相符,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诗中“昨日裁成夺夏威”一句,既描绘了夏衣的崭新与夏日的热烈,又暗示了时间的无情与变迁。“忽逢秋节便相违”则直接点出了夏去秋来的无奈与失落,后几句则进一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生命易逝、时光难留的深深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夏衣与秋节的相遇为引子,巧妙地引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将抽象的时间概念具象化,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来烘托情感,如“高柳数行临古道,寒鸦几点入斜晖”等句,既描绘了秋日黄昏的萧瑟景象,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甫晚年时期,此时的杜甫已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坎坷与磨难,对生命、时间等话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在秋日黄昏的某个时刻,诗人看到昨日裁制好的夏衣与眼前的秋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哀愁与感慨的诗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遗憾,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无限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