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瑶蟾若使知人事,仙桂应遭蠹却根。下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3-11)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月桂

瑶蟾若使知人事,仙桂应遭蠹却根。下一句是什么?

唐·罗隐

清光凝露拂烟霞,月桂香飘万里家。

瑶蟾若使知人事,仙桂应遭蠹却根。

作者简介

罗隐,字昭谏,唐代晚期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初期,一生历经坎坷,多次参加科举不第,后转而投身幕府,以诗文名世,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语言通俗易懂,深受后人喜爱,他的作品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译文

清澈的月光如同凝露般洒落,拂过烟霞缭绕的夜空,月桂的香气随风飘散,弥漫至千家万户,如果那月中的瑶蟾(指嫦娥或月亮)能够知晓人间的事情,那么这仙桂恐怕早就因为被蠹虫侵蚀而失去了根基。

释义

“清光凝露拂烟霞”描绘了月光清澈明亮,如同凝露般洒落,拂过烟霞缭绕的夜空,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月桂香飘万里家”则进一步通过月桂的香气,展现了月光的广袤无垠和美好,后两句“瑶蟾若使知人事,仙桂应遭蠹却根”则运用了寓言的手法,借瑶蟾和仙桂的故事,讽刺了人间的世态炎凉和道德沦丧。

赏析

这首诗以月桂为题,通过描绘月光的清澈和月桂的香气,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后两句却笔锋一转,以瑶蟾和仙桂的故事为引子,讽刺了人间的世态炎凉和道德沦丧,这种寓言式的表达方式,既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又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罗隐的个人经历和社会现实有关,罗隐一生历经坎坷,多次参加科举不第,对社会的黑暗现实有着深刻的体会,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道德沦丧,人心不古,诗人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又讽刺了社会的黑暗现实和人性的堕落,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瑶蟾若使知人事,仙桂应遭蠹却根。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