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簿上愧非夫,诏作疑丹两入炉。的释义
诗词原文
炼丹砂
宋·刘克庄
窗底书声琅琅,日长风雨如年。
神仙簿上愧非夫,诏作疑丹两入炉。
空望青烟穿翠袖,谁将红雪洒苍梧。
先生自笑缘名误,千古人间有壮图。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是南宋后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与陆游、杨万里并称“南宋三大家”,刘克庄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之作,其词作亦多佳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窗下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漫长的日子里风雨交加仿佛度日如年,在神仙的名册上自觉惭愧不能位列其中,却接到诏令让我尝试炼制仙丹,将两种材料一同投入炉中。
徒然望着青色的烟雾穿过翠绿的衣袖,又有谁能将红色的雪花洒向苍梧山呢?我自嘲因追求名利而误入歧途,但在这人世间,千古以来总有人怀揣着宏伟的志向。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炼丹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追求长生不老、神仙之道的反思与自嘲,首句写窗下读书,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漫长的氛围;次句以“风雨如年”形容时间的漫长与煎熬,暗示炼丹过程的艰辛与不易,三、四句直接点出炼丹的主题,诗人自谦在神仙簿上无名,却仍被诏令炼丹,表现出一种无奈与自嘲,五、六句通过“青烟穿翠袖”和“红雪洒苍梧”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炼丹的神秘与虚幻,末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追求名利的反思,以及对人间壮志的肯定。
赏析
这首诗以炼丹为题材,却并未局限于对炼丹过程的描述,而是借炼丹之事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名利、理想的深刻思考,诗中“神仙簿上愧非夫”一句,既表现了诗人的谦逊与自嘲,也暗示了他对神仙之道的怀疑与否定,而“先生自笑缘名误”一句,则直接点出了诗人对追求名利的反思与悔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生动,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也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境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克庄仕途不顺、心境复杂之时,作为南宋后期的著名文学家,刘克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与坎坷,对人生、名利、理想等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与感悟,在炼丹这一看似神秘而虚幻的题材中,诗人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人生体验,通过炼丹的艰辛与不易,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与对理想世界的执着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神仙之道的普遍向往与追求,以及诗人对此的理性审视与批判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