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五色笔驱神出没,八花砖接帝从容。下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3-12)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宫词

五色笔驱神出没,八花砖接帝从容。下一句是什么?

唐·王建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向人争艳,低回似自矜。

月当花顶上,香出锦衾深。

五色笔驱神出没,八花砖接帝从容。

朝朝学弄玉,岁岁去吹箫。

去岁辞黄阁,今春领皂袍。

内人相送处,蜡烛近天高。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唐代著名诗人,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后入仕为官,曾任昭应县丞、太府寺丞等职,王建的诗以宫词著称,善于描写宫廷生活,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细腻,对后世宫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楼阁高耸于碧绿的山峰之上,一条小径通往湖心深处,这里的花儿不与人争艳,低垂着头颅,似乎带着几分矜持,月光洒在花朵的顶端,香气从锦被中透出,深邃而迷人,五色神笔驱使着神灵时隐时现,八花砖上,皇帝从容不迫地行走,宫女们日日学习弄玉吹箫的技艺,去年还辞别了黄阁(指高官显贵的居所),今年春天就穿上了黑色的官袍,在宫女们相送的地方,蜡烛的光芒几乎与天空相接。

释义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廷中的生活场景,既有自然风光的描绘,也有宫廷生活的写照,五色笔驱神出没,八花砖接帝从容”两句,形象地展现了宫廷的神秘与庄严,五色笔象征着皇帝的权威与智慧,能够驱使神灵;八花砖则象征着皇帝行走的尊贵与从容。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宫廷生活的独特魅力,诗人通过对楼阁、小径、花朵、月光、香气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而“五色笔驱神出没,八花砖接帝从容”两句,更是将宫廷的庄严与神秘推向了高潮,展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与尊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宫廷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宫廷生活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中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宫廷生活也显得尤为奢华与神秘,王建作为一位宫廷诗人,对宫廷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他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宫廷的自然风光和宫廷生活的繁华与神秘,也表达了自己对宫廷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受,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宫廷文化的繁荣与多样性,为后世研究唐代宫廷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五色笔驱神出没,八花砖接帝从容。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清代诗人金缨所著的《格言联璧·接物类》中的一句,不过,由于《格言联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格言警句汇编,这里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类似古诗的形式和解析来呈现这一内容,并适当融入相关背景与赏析。诗词原文(模拟)岁寒交谊朝代:清作者:金缨(模拟古诗形式,原书为格...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