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大知高士禁愁寂,试倚阑干莫断肠。出自哪首诗?

5个月前 (03-13)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夜静思

大知高士禁愁寂,试倚阑干莫断肠。出自哪首诗?

唐·李商隐

月色清幽映小窗,孤灯独影夜初长。

大知高士禁愁寂,试倚阑干莫断肠。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社会动荡的时期,一生郁郁不得志,但其诗文成就极高,尤其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诗风独特,构思新奇,情感细腻,对后世影响深远,李商隐的诗作常蕴含深邃的意境和复杂的情感,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月光清冷地洒落在小窗之上,屋内孤灯与独影相伴,夜晚才刚刚开始就显得格外漫长,拥有大智慧和高尚情操的人应当克制内心的愁苦与寂寞,试着倚靠在栏杆上,不要让悲伤之情断肠。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对内心愁绪的克制与自我慰藉,首句“月色清幽映小窗”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次句“孤灯独影夜初长”进一步强化了孤独感,暗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后两句“大知高士禁愁寂,试倚阑干莫断肠”则是诗人的自我劝慰,表达了他虽处困境但仍努力保持高洁情操,不让愁绪淹没自己的决心。

赏析

本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复杂微妙的情感,诗人以“大知高士”自喻,展现了自己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超脱,在愁寂之中,他并未沉沦,而是选择“试倚阑干”,以行动来对抗内心的愁苦,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令人敬佩,诗中的“月色”、“孤灯”、“阑干”等意象,也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时代,诗人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生活困顿,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在困境中的坚持与自我慰藉,通过描绘夜晚的孤寂与自我劝慰,诗人既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也展现了自己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时代背景的深刻反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大知高士禁愁寂,试倚阑干莫断肠。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