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好个分明天上路,谁教深入武陵溪。的释义

5个月前 (03-13)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桃源行

好个分明天上路,谁教深入武陵溪。的释义

唐·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好个分明天上路,谁教深入武陵溪。

洞门一闭无消息,万古惟应白日西。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译文

渔舟顺溪而下,追寻那美妙的春景,夹岸桃花映红了古渡口两旁,花树缤纷,忘记了路程远近;行到青溪尽处,忽然隐约似见有人家,沿山口曲水而行,穿过桃花林,不久便至一处平坦开阔的地方,远远望去,只见云树相依相衬;近看时,则又见繁花盛开的竹林村落,有人穿着秦朝衣服在此劳作;居民们共住武陵源,还从世外迁来此地,开了田园,月明之夜,松下房舍门窗掩映,清晨日出,鸡鸣犬吠村民开始劳作,村中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有位樵客初来报告他们(避秦人)的姓名,村中的居民并未改变秦代的衣饰。(他们)共同住在武陵源,还从世外建起田园,开垦土地,居住在这里,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云雾缭绕的山间,隐约传来鸡鸣狗吠的声音,村里的人听说有外人来,都来看望(他们),还争相邀请(他们)到自己家里(做客);(他们)告诉(村民)自己是从哪个郡来的,来村里有什么事,天刚亮,他们就打开房门,清扫道路,迎接(他们);傍晚,(他们)邀请(村民)一同到水边,(有人)划船,(有人)钓鱼,直到夜色降临才回去,他们当初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逃到桃花源这个地方,后来就不回来了,从此与外面的人隔绝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他们惊讶于这外面的世界竟跟桃花源如此的相似,却比桃花源更加繁荣,但他们的尘心未尽,依然思念着故乡,出洞以后,依然思念着桃花源,打算以后有机会再回来看望,虽然高兴曾经来过这里并且记得路线,但是岁月的变迁和山川的改换使他们感到再要找到原来的路就很难了,当时他们只记得进了很深的山,穿过很多桃花林和小溪,现在却找不到原来的路了,春天到来,桃花盛开,水涨满了溪涧和小河,人们已无法辨认出原来进入桃花源的路径了,这武陵溪真是分明又美好的人间仙境啊,是谁让我竟然深入这武陵溪中来了呢?洞门一关,就再也没有消息了,或许那洞里的人只能永远与日月同在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渔人进入桃花源的经过和感受,展现了桃花源宁静、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以及避秦人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性格特征,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好个分明天上路,谁教深入武陵溪”一句,既是对桃花源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道路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无奈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全诗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语言简练优美,意境深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好个分明天上路,谁教深入武陵溪”一句,更是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王维写这首诗时正值晚年,他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经历了安史之乱等动荡时期,对现实社会深感失望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与世隔绝、宁静美好的桃花源,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选择的无奈感慨。

“好个分明天上路,谁教深入武陵溪。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