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靶半开鸿已落,金河欲渡马连嘶。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出塞词
唐·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旌旗猎猎寒光转,玉靶半开鸿已落。
金河欲渡马连嘶,战士弯弓戍楼前。
(注:“玉靶半开鸿已落,金河欲渡马连嘶”这两句并非王昌龄原诗《出塞词》中的原句,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进行了创意性的融入与重构,以展现这两句的意境,原诗中与这两句意境相近的,是描绘了战场上的英勇与紧张氛围。)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李白、高适、王之涣等人齐名,有“诗家天子”、“七绝圣手”之称,他的诗歌以边塞诗最为著名,多描写边塞风光、将士生活以及战争场景,情感深沉,意境雄浑,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基于重构后的内容)
战马新跨上白玉鞍,战斗结束后,沙场上月色显得格外清冷,城头上的战鼓声仍然震撼人心,刀鞘里的金刀上还残留着未干的血迹,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闪耀着寒光,弓箭的半开之态预示着鸿雁已被射落,金河岸边,战马连连嘶鸣,准备渡河,战士们则弯弓站在戍楼前,严阵以待。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战马、月色、战鼓、金刀、旌旗、弓箭、战马嘶鸣等元素,生动地展现了边塞战场的紧张与激烈,以及战士们的英勇与无畏。“玉靶半开鸿已落”象征着战士们精准的箭术和战斗的胜利,“金河欲渡马连嘶”则表现了战士们即将投入新的战斗的决心与勇气。
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雄浑与壮美,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元素,如白玉鞍、月色、战鼓、金刀等,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不失壮美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战士们英勇形象的刻画,表达了对他们保家卫国、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与敬仰。
创作背景
王昌龄生活在唐代中期,这一时期边疆战事频繁,边塞诗因此成为当时文学的重要题材之一,王昌龄作为边塞诗的杰出代表,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的边疆生活和战争场景,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游历边疆或听闻边疆战事时,有感而发,通过描绘边塞战场的景象,表达了对战士们英勇精神的赞美和对国家安宁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