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已觉吹箫归碧落,从今禊饮笑山阴。上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3-14)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

已觉吹箫归碧落,从今禊饮笑山阴。上一句是什么?

唐·宋之问

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

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鼓声催客入山门,松间石上坐诸君。

已觉吹箫归碧落,从今禊饮笑山阴。

作者及朝代

作者:宋之问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宋之问,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及第,历官尚书监丞、中书舍人,因谄事张易之兄弟,被贬为泷州参军,不久逃归洛阳,又流放到越州,唐睿宗即位后,被召回京,任考功员外郎、修文馆学士等职,后因贪赃受贿,被贬为越州长史,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再度被贬为钦州别驾,最后死于桂州,宋之问的诗以律体见长,多歌功颂德之作,文辞华丽,自然流畅,对唐代律诗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译文

暮春三月,正是三月三日上巳节,春水荡漾,桃花盛开,禊潭边满是春色,天上传来了悠扬的乐曲,仙舟在明镜般的水面上悠然荡漾,鼓声催促着宾客们进入山门,大家在松间的石头上坐下,已经感觉到吹箫的乐声飘向天空,从此以后,在山阴举行的禊饮聚会都将因这次盛会而失色。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三月三日上巳节在山亭宴饮的盛况,诗中通过描绘春水、桃花、广乐、仙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鼓声催促宾客入席,大家在松间石上畅饮,乐声悠扬,令人陶醉,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此次宴会的赞美之情,认为它超越了以往在山阴举行的所有禊饮聚会。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三月三日上巳节的盛况,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宴饮欢乐的热爱,诗中“已觉吹箫归碧落,从今禊饮笑山阴”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宴会乐声的赞美,又暗示了此次宴会的非凡意义,使其超越了以往所有的禊饮聚会,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之问在王明府山亭宴会上所作,三月三日上巳节,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节日,人们会举行禊饮、踏青等活动,宋之问在王明府山亭举行的宴会上,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宴饮的欢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记录这一盛况,诗中通过对自然美景和宴饮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宴饮欢乐的赞美之情,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自然、崇尚欢乐的生活态度。

“已觉吹箫归碧落,从今禊饮笑山阴。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

道院迎仙客,书道隐相儒;的释义

道院迎仙客,书道隐相儒;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道院迎仙客,书道隐相儒”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有明确作者和朝代的古诗,这更像是对某种意境或场景的概括性描述,可能灵感来源于古代诗词或文化中的某些元素,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尝试构造一首符合这些关键词意境的古诗,并为其虚构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关的解析。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