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渭水不应藏钓艇,淮阴便合起登坛。上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3-14)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淮阴侯庙

渭水不应藏钓艇,淮阴便合起登坛。上一句是什么?

唐·刘禹锡

功高震主畏时危,

一卧烟霞四十期。

渭水不应藏钓艇,

淮阴便合起登坛。

岁星还复映旄头,

出塞东巡震九州。

汉主岂知曹相国,

空将大事付沙丘。

作者及朝代

刘禹锡,唐代(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创作,善于从民歌中汲取养料,受到民歌的熏陶,常常以清新的笔触,抒写他对人生和社会的见解。

作者简介

刘禹锡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自幼聪颖好学,贞元九年进士及第,初授太子校书,后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等职,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的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译文

功高震主,韩信害怕遭到猜忌和迫害,于是装病隐居山林,一卧就是四十年,渭水河畔本不应是他垂钓隐居之地,他应该像韩信一样在军事上大展宏图,登坛拜将,岁星(木星)的光芒再次照耀着旄头星(象征战争),皇帝出塞东巡,威震九州,汉高祖哪里知道曹参的治国才能,却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了平庸无能的赵高(此处“沙丘”借指赵高,因赵高曾在沙丘之变中扮演关键角色)。

释义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韩信这一历史人物的感慨和惋惜,首联写韩信因功高震主而隐居山林;颔联以“渭水不应藏钓艇,淮阴便合起登坛”表达了对韩信未能充分施展才华的遗憾;颈联写皇帝出巡的威仪,暗示韩信若得重用,也能有此功绩;尾联则借古讽今,批评汉高祖未能识人用人。

赏析

这首诗在写法上,把议论和具体形象结合在一起,议论不脱离生动的形象,是这首诗的显著特点,诗的前四句是通过具体的历史事实,来议论韩信的人生遭遇,诗人用“功高震主”来概括韩信一生的功绩和遭遇,指出他之所以遭到猜忌和迫害,是因为他功高震主,诗人用“一卧烟霞四十期”来描绘韩信隐居山林的生活,表现出他内心的苦闷和无奈,颔联“渭水不应藏钓艇,淮阴便合起登坛”则是对韩信未能充分施展才华的遗憾和惋惜,颈联和尾联则通过写皇帝出巡的威仪和汉高祖未能识人用人的事实,进一步强调了韩信的遭遇和诗人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游览淮阴侯庙时所作,淮阴侯即韩信,是西汉初年的著名军事家,因功高震主而被吕后和萧何设计杀害,刘禹锡在游览淮阴侯庙时,触景生情,想起了韩信的遭遇,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惋惜,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韩信的同情和惋惜,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渭水不应藏钓艇,淮阴便合起登坛。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