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绨袍至今念故人,世人欲杀渠不嗔。出自哪首诗?

5个月前 (03-14)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秦中吟·轻薄五篇·念旧

绨袍至今念故人,世人欲杀渠不嗔。出自哪首诗?

唐·白居易

绨袍犹在忆涿州,更想前秋泪暗流。

世事万端人易老,春光百代意难留。

空庭日暮鸟飞尽,废井春来水自流。

绨袍至今念故人,世人欲杀渠不嗔。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作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绨袍(一种厚缯做的袍子)至今还让我怀念起涿州的故人,回想起前秋的往事,泪水不禁暗暗流淌,世间万事纷纭,人容易老去,而春光虽然代代更迭,但那份情意却难以长久留存,空旷的庭院在日暮时分鸟儿已经飞尽,废弃的井在春天到来时水却自行流淌,我至今还穿着这件绨袍怀念着故人,而世人却想要杀害他,我却并不因此感到愤怒。

释义

这首诗通过回忆绨袍和涿州的故人,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通过对比世事的变迁和春光的短暂,强调了人情的恒久和珍贵,诗人也表达了对世人冷漠无情、欲加害于故人的不满,但自己却依然保持着对故人的怀念和宽容。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具体的物象(绨袍)和场景(涿州、空庭、废井)来寄托诗人的情感,使得诗歌具有浓厚的画面感和感染力,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使得诗歌在表达怀念和珍惜友情的同时,也反映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的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秦中(今陕西一带)所作,属于他的《秦中吟》组诗之一,这组诗以揭露社会黑暗和反映民生疾苦为主题,而《念旧》篇则通过怀念故人来表达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当时白居易身处官场,对社会的种种不公和冷漠有着深刻的体会,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世人的不满,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人情的向往和追求。

“绨袍至今念故人,世人欲杀渠不嗔。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