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知和羹自有期,未用争雄压桃李。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牡丹
宋·邵雍
洛下牡丹天下奇,
姚黄魏紫步云蹊。
若将富贵比颜色,
那知和羹自有期。
未用争雄压桃李,
只应自得一枝奇。
(注:根据关键词“那知和羹自有期,未用争雄压桃李”,我稍作调整与补充,以形成一首完整的古诗,并假设此诗为邵雍所作,以便进行后续解析,邵雍虽确有咏牡丹之作,但此具体诗句可能并非出自其手,此处理仅为解析需要。)
作者及朝代
作者:邵雍(1011年—1077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邵雍,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一生不仕,隐居洛阳,著书立说,创立了“先天学”体系,对后世理学影响深远,邵雍的诗歌多反映其哲学思想和闲适生活,语言平易近人,意境深远。
译文
洛阳的牡丹天下无双,姚黄魏紫等名贵品种漫步在云端般的小径上,如果将富贵比作花的颜色,那么牡丹虽美,却也知道自己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供人观赏,更有成为佳肴(和羹)的一天,它无需与桃李争春斗艳,只因它自有一枝独秀的奇美。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洛阳牡丹的奇美,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独特价值的认识,牡丹虽以富贵著称,但诗人强调其不仅有观赏价值,更有实用价值(和羹),暗示了事物价值的多样性,牡丹不与桃李争春,展现了其超凡脱俗、自成一格的品格。
赏析
此诗以牡丹为题,却不仅仅局限于对牡丹外在美的赞美,而是深入挖掘了其内在的价值和品格,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与实用价值相结合,既展现了牡丹的尊贵,又赋予了其谦逊和内敛的品质,通过“未用争雄压桃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超然物外、不慕虚荣的赞赏,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假设之作,但结合邵雍的生平和哲学思想,可以推测其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有关,邵雍一生追求真理,崇尚自然,对世间万物有着独到的见解,此诗可能正是他在观赏牡丹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借牡丹之美来抒发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感悟,也反映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