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那知冯道冷笑渠,立晋犹存中国主。的意思及出处

4个月前 (03-15)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咏史

那知冯道冷笑渠,立晋犹存中国主。的意思及出处

五代·李贽

那知冯道冷笑渠,立晋犹存中国主。

世事翻腾似转蓬,几回迁转得从容。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贽(1527年-1602年)

朝代:明代

作者简介

李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以异端思想著称,他反对封建礼教,提倡个性自由,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李贽的著作丰富,思想深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哪里知道冯道会冷笑那些(指责他的人),他在后晋建立时仍然保存了中原的君主,世事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几经变迁,他却能从容应对。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冯道(五代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的生平事迹,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生多变的感慨,冯道在后唐、后晋等多个朝代任职,历经多次政权更迭,但他始终能够保持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诗人用“冷笑渠”(渠,代词,指那些指责冯道的人)来描绘冯道面对指责时的态度,表现了他的从容和自信。“立晋犹存中国主”一句,也暗示了冯道在维护中原王朝统治方面的贡献。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冯道人生经历的感慨和评价,诗人通过对比冯道的从容应对和世事的翻腾多变,突出了冯道的政治智慧和应变能力,诗人也借冯道的事迹,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深刻认识,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明代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明代时期,封建礼教束缚严重,思想禁锢严重,李贽作为一位思想开放、敢于批判的学者,对封建礼教和儒家学说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通过咏史诗的形式,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在这首诗中,李贽通过对冯道事迹的描绘和评价,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和批判。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史诗,更是一首表达人生感悟和批判社会现实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贽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那知冯道冷笑渠,立晋犹存中国主。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