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无乃误游天目山,偶见唐公冠带铁。的意思及出处

4个月前 (03-15)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游天目山偶见

无乃误游天目山,偶见唐公冠带铁。的意思及出处

宋·刘过

无乃误游天目山,偶见唐公冠带铁。

云开雾散见真身,万古千秋名不灭。

奇峰怪石立嶙峋,古木参天蔽日月。

仙境原来在此间,何须远游寻仙阙。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过(1154年-1206年),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南宋文学家、词人、诗人。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刘过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等人均有交往,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之作,刘过一生未得显达,但才华横溢,作品颇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或许是我误打误撞地游历了天目山,偶然间见到了唐公(可能是指唐代某位名人或虚构人物)头戴铁冠、身着官服的雕像,云雾散去后,露出了他的真身,他的名声万古千秋都不会消逝,天目山奇峰怪石林立,古木参天,遮蔽了日月,原来仙境就在此地,何必远游去寻找那些虚无缥缈的仙宫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作者在天目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名人的敬仰,诗中“无乃误游天目山”一句,既表现了作者的偶然之喜,也暗示了天目山的魅力所在,而“偶见唐公冠带铁”则通过具象的描绘,将历史与现实巧妙结合,增强了诗歌的厚重感。

赏析

这首诗以游天目山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诗中“云开雾散见真身”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也寓意着历史真相的揭示,而“万古千秋名不灭”则表达了对历史名人永恒价值的肯定,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有豪放不羁的气势,又有细腻温婉的情感。

创作背景

刘过在南宋时期游历四方,广泛接触社会现实和自然景观,天目山作为江南名山之一,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刘过在游历天目山时,或许受到了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启发,创作了这首诗歌,通过描绘天目山的奇峰怪石、古木参天以及历史名人的遗迹,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思考,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无奈。

“无乃误游天目山,偶见唐公冠带铁。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