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陶公为政卓潘齐,入县看花柳满堤。的意思及出处

4个月前 (03-15)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游春曲二首·其二

陶公为政卓潘齐,入县看花柳满堤。的意思及出处

唐·王涯

陶公为政卓潘齐,入县看花柳满堤。

恰是玉人初著罢,一枝红雪点胭脂。

作者简介

王涯,唐代诗人、政治家,字广津,太原人,贞元进士,博学宏词科登第,累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因与王守澄等人交恶,甘露之变中被宦官仇士良所杀,赠尚书右仆射,王涯工属文,诗词清丽,才情俊拔,有《王涯集》传世。

译文

陶公治理政事如同卓越的潘岳(潘安)一般出色,进入县城时,只见河堤两岸柳树成荫,春花烂漫,这景致恰似美人刚刚妆扮完毕,一枝红艳如雪的花朵点缀在她的胭脂之上,分外妖娆。

释义

陶公:此处可能借指某位姓陶的地方官,也可能泛指勤政爱民、政绩卓著的官员。

卓潘齐:卓指东汉名臣卓茂,潘指西晋文学家潘岳(潘安),二者皆以政绩或才情著称,此处用以形容陶公治理有方,与卓茂、潘岳齐名。

红雪:形容花朵红艳如雪,既表现了花的美丽,又带有一种清冷高雅之感。

点胭脂:比喻花朵如同美人点胭脂般娇艳动人。

赏析

此诗以春游为背景,通过对春日美景的描绘,间接赞美了地方官的政绩,首句“陶公为政卓潘齐”,直接点出陶公的政绩卓越,与历史上的贤臣相提并论,为全诗奠定了赞颂的基调,次句“入县看花柳满堤”,通过描绘春日里河堤两岸柳绿花红的景象,展现了地方治理得当、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画面,后两句则以美人喻花,用“一枝红雪点胭脂”的生动比喻,将春日花朵的娇艳与美人的妩媚相结合,进一步强化了美景的吸引力,同时也隐含了对治理者美好品德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王涯担任官职期间,游历某地时所见所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王涯作为朝廷重臣,对地方治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关注,在游历过程中,他目睹了地方官员勤政爱民、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心中充满了感慨和赞美,于是写下了这首《游春曲二首·其二》,以表达对治理者的敬佩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通过描绘春日美景,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社会安宁的美好愿景。

“陶公为政卓潘齐,入县看花柳满堤。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