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子房仙去孔明死,更有何人解指踪。的意思及出处

4个月前 (03-16)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叹三国·怀孔明》

子房仙去孔明死,更有何人解指踪。的意思及出处

朝代:宋

作者:李祁

昔日烽火照乾坤,英雄辈出定三分。

卧龙一出天下惊,羽扇纶巾策群雄。

六出祁山心未已,七擒孟获德犹存。

子房仙去孔明死,更有何人解指踪。

作者简介

李祁,宋代文学家,生卒年不详,字萧远,一字景元,郴州(今属湖南)人,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进士,曾任转运判官等职,晚年隐居衡山,李祁博学多闻,诗文兼擅,但传世作品不多,以《点绛唇·阻风清江》词较著名,他的作品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历史英雄的缅怀。

译文

昔日战火连天照耀着天地,英雄人物纷纷涌现,三分天下已成定局,卧龙诸葛亮一出山,天下为之震惊,他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指挥群雄,他六次出兵祁山,北伐中原的心愿未曾停止;七擒孟获,展现了他的仁德与智慧,如今张良(子房)已仙逝,诸葛亮也已故去,还有谁能像他们一样,洞察天机,指引方向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三国时期诸葛亮(字孔明)的缅怀,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时局动荡、英雄逝去的感慨,诗中“子房仙去孔明死”一句,将汉初的张良(子房)与三国的诸葛亮相提并论,强调了他们在智谋与治国方面的卓越贡献,同时也透露出对后继无人的忧虑。

赏析

本诗以历史为背景,通过对诸葛亮生平事迹的回顾,展现了其非凡的智慧与高尚的品德,首联概述三国时期的战乱与英雄辈出,为下文引出诸葛亮做铺垫;颔联通过“卧龙一出天下惊”等句,生动描绘了诸葛亮的形象与成就;颈联则具体列举了诸葛亮的北伐与南征事迹,进一步彰显其军事才能与仁德之心;尾联以“子房仙去孔明死,更有何人解指踪”作结,既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缅怀,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未来的忧虑,全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宋代的社会环境有关,宋代虽然经济文化繁荣,但外患频仍,内政不稳,诗人通过对三国时期诸葛亮等历史英雄的缅怀,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向往,也可能与诗人个人的经历与情感有关,他在仕途上或许遭遇过挫折,对现实的不满促使他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感慨与抱负。

“子房仙去孔明死,更有何人解指踪。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