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词语 > 成语 > 正文内容

倒悬之苦成语的解释

4个月前 (03-16)成语12
倒悬之苦成语的解释是指把人倒挂起来,比喻处境极端困苦。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民或个体在极端困难、危急或受压迫的境地中,如同被倒挂起来一样痛苦不堪,急需解救或改变现状。

1、倒悬之苦的拼音

倒悬之苦成语的解释

dào xuán zhī kǔ

2、倒悬之苦的释义

形容极度困苦或危险的处境,如同被倒挂起来一样痛苦,常用来比喻人民处于极端困苦或受到严重压迫的状态。

3、倒悬之苦的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疫及之,则民几于死亡;凶年饥岁,民之冻馁,死者枕藉也,天之生民,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此木若此,此民若此,予陷溺其民,使皆如予以是夫是之人也,而谁以告之?而谁以先觉之?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讥世之治也,以桀纣为是而以尧舜为非,此之谓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夫晋,楚之兵善战者,不可胜数,而举不胜举也,夫齐,其季氏亦上僭于公室,聚敛积实,而吴、楚、齐、魏之兵又甚焉,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两者二,其立而相贼,非道也,立,恶可也?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是故,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者,弗能致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乎?’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孟子曰:“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孟子曰:“钟鼓之声,胶漆之味,非文王与民同乐之,曾不足于乐也,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能几其人乎?”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之,宋,有人伐其兄者,其弟自以为代兄当诛,窃负而逃,去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死,故向利之为乱大矣,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倒悬之苦成语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草长莺飞的成语解释

草长莺飞的成语解释

草长莺飞的成语解释摘要:草长莺飞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春天的景象,意思是春天的草木茂盛生长,黄莺飞舞,用来描绘春天生机盎然、万物复苏的美丽景色,常用来表达人们对春天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向往之情。1、草长莺飞的释义: 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的景象,草木茂盛生长,黄莺飞舞鸣叫,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它常...

长夜漫漫的解释

长夜漫漫的解释

长夜漫漫是一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漫长的黑夜或艰难困苦的时光仿佛没有尽头,给人一种漫长而难熬的感觉。它也可以用来比喻经历长时间的困难、挫折或等待,期待黎明的到来或困境的解脱。1、长夜漫漫的释义: 长夜漫漫形容夜晚的时间特别长,通常用来比喻漫长而艰难的岁月或困境,带有一种时间仿佛停滞不前、难以度过的...

怅然若失的解释

怅然若失的解释

怅然若失的摘要:怅然若失是一种心理状态,形容因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或失去某种重要的东西而感到不愉快,心中郁闷,好像丢掉了什么似的,形容心情失落、沮丧,带有一种淡淡的忧愁和无奈的情感。1、怅然若失的释义:怅然若失形容心情沮丧,像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一样,感到空虚、迷茫和不安,它通常用于描述人在失去某种期望...

尘饭涂羹的释义

尘饭涂羹的释义

尘饭涂羹的释义是指以泥土做的饭,把灰涂在食物上,比喻以假当真的无用事物或毫无价值的东西,常用来形容某种行为或事物毫无意义或徒有其表,不具有实际的价值或作用。1、尘饭涂羹的释义:尘饭涂羹是一个成语,意指用尘土做的饭和以泥涂成的羹,形容食物极其污秽不堪,无法食用,比喻做的事情毫无意义或方法荒谬绝伦,根本...

称王称霸的解释

称王称霸的解释

称王称霸的摘要:称王称霸是一个成语,意指倚仗权势,横行霸道,或狂妄地以君王或霸主自居,形容专横跋扈、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行为或态度。它常用于批评那些滥用权力、欺压他人的人或势力。1、称王称霸的释义: 称王称霸指的是自封为王,自命为霸主,形容某人或某团体自视甚高,妄图主宰或控制他人,表现出极度的自...

成败得失的成语解释

成败得失的成语解释

成败得失的成语解释摘要:该成语意指成功或失败,得到或失去的各种情况和结果,常用于形容人们在事业、生活等方面所经历的不同境遇和结果,既包含了成功的经验和收获的喜悦,也涵盖了失败的教训和失去的遗憾。1、成败得失的释义: 成败得失是一个联合式成语,意指成功或失败,得到或失去的各种情况,它用来概括人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