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频年井税常不足,今年缗钱谁为输。下一句是什么?

4个月前 (03-16)诗词赏析9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哀王孙》,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频年井税常不足,今年缗钱谁为输。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哀王孙》

唐·杜甫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春隔秋胡幽并走。

身被金甲胄,呼来不肯起。

起来向壁不可当,行复向壁不可当。

羞为游子诳刘表,宁为田横客死乡。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陵松柏摧心肠。

衣穿甲胄胄穿袍,甲胄袍穿总带刀。

天子非常赐颜色,朝廷无事空刍荛。

频年井税常不足,今年缗钱谁为输。

豪士倾囊买酒饮,义夫杀身贫贱骄。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节选与关键词相关部分)

连续多年井田之税总是不足,今年征收的缗钱谁来交付?

释义

“频年井税常不足,今年缗钱谁为输”这两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沉重赋税和民生疾苦,频年,即连续多年;井税,指田赋;缗钱,是古代的一种赋税,以缗(一千钱为一缗)为单位征收,这两句诗表达了由于战乱和天灾,百姓生活困苦,连年的田赋都收不上来,今年的缗钱更是无人能够缴纳。

赏析

这两句诗是杜甫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通过“频年井税常不足”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百姓生活的艰难和赋税的沉重,而“今年缗钱谁为输”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困境的加剧,暗示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杜甫以诗人的敏锐和深情,将百姓的苦难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我们对那个时代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创作背景

《哀王孙》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场战乱中,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杜甫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用自己的笔触记录了这场战乱的残酷和百姓的苦难,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述王孙的悲惨遭遇和百姓的困苦生活,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哀王孙》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这首诗也展示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卓越才华和深厚情感。

“频年井税常不足,今年缗钱谁为输。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