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词语 > 成语 > 正文内容

洞心骇耳成语的解释

4个月前 (03-18)成语9
洞心骇耳成语的摘要:洞心骇耳是一个汉语成语,用于形容使人内心震动、耳朵惊耸的声音或言论,通常指某种言论或音乐等具有极大的感染力或震撼力,能够深深地打动人心,引起强烈的共鸣或反响。

1、洞心骇耳的拼音

洞心骇耳成语的解释

dòng xīn hài ěr

2、洞心骇耳的释义

形容音乐或言辞等极其动人,能够深深打动人心并使人感到震惊,洞心,指深入人心;骇耳,指使人听了感到震惊。

3、洞心骇耳的出处

此成语出自汉代汉赋家扬雄的《法言·吾子》篇:“或问:‘奏乐何以和?’曰:‘感人而顺乎天,动己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故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论说诸子,则与耆老同科,书传,则与《五经》同法,耆老、圣人,同然与?曰:耆老、生而知者上也,学而知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或曰:‘可以学矣。’曰:‘人而不学,虽无忧,如禽何!’或曰:‘学无益也,如彼矣。’曰:‘学则正,否则邪。’或曰:‘富贵则吾能矣,虽然,吾亦将为学。’曰:‘苟能富贵,虽不学可也,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訏谟定命,远犹辰告。’‘圣人之言,訏而谟,则鲜矣!’‘訏谟定命,远犹辰告,’和、美、矜、庄,敬、慎、坚、正,此君子之所致力也,及夫八音与政通,而文章与时高下,然而其要必在于雅、颂,是故君子慎其所好,夫好仁,足以丧人;好义,足以杀身;好礼,足以守身;好信,足以徇人;好智,足以穷理,或曰:‘焉知仁、义、礼、智、信之为美也?’曰:‘以其顺天、应人、行乎阴阳、通乎鬼神、出乎百神、交乎万物、其莫盛于《雅》、《颂》矣!《雅》、《颂》之声,动乎天地,和而正,则乐之至也,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暴慢贪鄙,不与圣人同心者,有诸乎哉!’或曰:‘乐正《雅》、《颂》,而已矣。’曰:‘《武》、《象》,德之广也;《箫韶》,德之韵也,美《武》、《象》,恶《郑》、《卫》也。’或曰:‘《郑》、《卫》之音何如?’曰:‘淫。’曰:‘何淫也?’曰:‘乐其心,不淫其声,有其情而亡其辞,淫矣,哀哉!郑、卫之音,男女之所乐闻,而诗人之所刺也。’或曰:‘《凯风》何以不凯?’曰:‘《凯风》也,惟以不凯为凯兮!《凯风》何以有母?’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棘人》悼之,故以为名,曰:‘《棘人》,悼乎?’曰:‘悼之也。’‘《采蘩》、《采苹》,何以为祭祀也?’曰:‘于以用之?公侯之宫。’曰:‘用之何如?’曰:‘正、齐、庄、敬,其在于此乎!’或曰:‘《驺虞》何如?’曰:‘仁之至也,夫一《驺虞》,三皇五帝之《驺虞》也;及其至也,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驺虞》也,诗、书、礼、乐,其出皆生于此乎!’或曰:‘孰为之?’曰:‘孔氏,孔氏者,性之也。’或曰:‘孰为之?’曰:‘虞氏。’‘虞氏何如?’曰:‘仁而爱,爱而宜,宜而公,公而平,平而和,和而正,正而不谲,夫谲也者,变之生也,君子不谲。’或曰:‘圣人不作,诸子纷纷,则杨、墨之言盈天下,杨子之言,刺孟;墨子之言,非儒。’曰:‘异哉!言乎!使举贤良、方正、博闻、多材、达智、辩慧之人,而皆使之学焉,能通诸经、究诸史者,以为博士;博达疏通,晓古今,辂轹诸儒者,以为太师,太师、博士,国之将;将者,国之命也,命谲,将亡矣!’或曰:‘杨子云,言不妄也,何谲哉?’曰:‘昔正则有功而舜受之,咎繇作士而禹受之,后稷播种而农官之,皋陶谟狱而士师之,四人者,盖一圣而三贤,孔子,亦一圣而三贤乎?’曰:‘然则子云之言,谲矣!’曰:‘谲乎哉?谲也者,所以为圣也,昔者,孔子周流应聘,无所留止,非圣才不明,道大难行也,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云亦不谲;谲者,谓其反《易》以自说也,子云亦反《易》以自说,何谲哉!’或曰:‘子云之言,谲矣!谲而不正,则非《易》也。’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阴阳,阳曰刚,阴曰柔,柔刚者,其本二端矣,而或无端,或两之,或丽之,或兼之,或杂之,或偏之,或淫之,或反之,或戾之,或正之,或谲之,圣人之所以存之也,天下之言,不离其宗,谓之正;离而畔之,谓之谲;畔而非之,谓之反;谲而求之,谓之淫,淫则昏,昏则乱,乱则亡,存其宗者,虽亡而存;失其宗者,虽存而亡,大哉《易》之为道也!夫六也者,正之谲也,谲之所以成始而成终也,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有是四者而《易》道备矣,以《易》为书,道也,告往而知来者也,今夫子之言,谲矣!谲而不正,则非《易》也,若夫正负、消息、衰杀、臧否之属,是《易》之所已有也,又焉谲哉!’或曰:‘《易》损、益,何谓也?’曰:‘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损、益之道,物生然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不知其本,则求之于末;不知其始,则求之于终,数说其末,不说其本;从其流,不从其源;若蒙汜之不可求于鱼矣,且夫《易》之为书也,事简而义众,言微而旨远,存乎其中,则得其要矣;览之若其众,存之若其寡,彼正其始,反其终,谲其辞,约其指,以类相从,以义相求,则诸说之散者,辏而咸会,纷而莫乱矣,若夫去圣久远,经传之坏,文义浸以微昧,佚其本而存其末,又况谲其辞乎!夫说《易》者,务明其本而已矣。’或曰:‘《易》以圣人为不世出,故重言之也。’曰:‘圣人不世出,易之以卜筮者,不亦疑乎!’或曰:‘《易》可以卜筮,圣人将使人

“洞心骇耳成语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参差不齐的释义

参差不齐的释义

参差不齐的释义是指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的情况,通常用于形容事物之间的差异较大,如参差不齐的树木、参差不齐的成绩等,也可以用于形容人的能力、思想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1、参差不齐的释义: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参差意指长短、高低不齐,形容事物的状态或人的能力、水平等存在明...

插翅难飞的成语解释

插翅难飞的成语解释

插翅难飞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插上翅膀也难以飞走,常用来比喻陷入困境或受到严密监视,无法逃脱或摆脱某种不利局面。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处于极端困难或无法自救的境地。1、插翅难飞的释义: 插翅难飞是一个成语,形容人或事物被紧紧束缚或陷入困境,即使有翅膀也难以飞走,比喻逃脱不了困境或无法摆脱某种...

长夜漫漫的解释

长夜漫漫的解释

长夜漫漫是一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漫长的黑夜或艰难困苦的时光仿佛没有尽头,给人一种漫长而难熬的感觉。它也可以用来比喻经历长时间的困难、挫折或等待,期待黎明的到来或困境的解脱。1、长夜漫漫的释义: 长夜漫漫形容夜晚的时间特别长,通常用来比喻漫长而艰难的岁月或困境,带有一种时间仿佛停滞不前、难以度过的...

沉博绝丽的成语解释

沉博绝丽的成语解释

沉博绝丽的成语解释指的是文章、言辞等深刻而广博,且文辞华丽精美到极点的意思。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文学作品、诗词歌赋或演讲言辞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极高的艺术价值。1、沉博绝丽的释义: 沉博绝丽形容文章、辞藻深沉广博,极其华丽。“沉”指内容深刻、有深度;“博”指知识广博、涵盖面广;“绝丽”则指文采斐...

尘饭涂羹的释义

尘饭涂羹的释义

尘饭涂羹的释义是指以泥土做的饭,把灰涂在食物上,比喻以假当真的无用事物或毫无价值的东西,常用来形容某种行为或事物毫无意义或徒有其表,不具有实际的价值或作用。1、尘饭涂羹的释义:尘饭涂羹是一个成语,意指用尘土做的饭和以泥涂成的羹,形容食物极其污秽不堪,无法食用,比喻做的事情毫无意义或方法荒谬绝伦,根本...

称王称霸的解释

称王称霸的解释

称王称霸的摘要:称王称霸是一个成语,意指倚仗权势,横行霸道,或狂妄地以君王或霸主自居,形容专横跋扈、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行为或态度。它常用于批评那些滥用权力、欺压他人的人或势力。1、称王称霸的释义: 称王称霸指的是自封为王,自命为霸主,形容某人或某团体自视甚高,妄图主宰或控制他人,表现出极度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