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高歌倚瑟流清悲,徐乐哀生知为谁。下一句是什么?

4个月前 (03-19)诗词赏析7

诗词原文

哀歌

高歌倚瑟流清悲,徐乐哀生知为谁。下一句是什么?

唐·韦庄

高歌倚瑟流清悲,徐乐哀生知为谁。

惆怅凄凉百年内,兴亡离合几多时。

夜长人静有风过,月冷山空无鸟飞。

独坐小轩心自远,世间荣辱尽成灰。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乱江南,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任前蜀宰相,谥号“文靖”,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倚瑟高歌,流淌出清澈的悲伤,徐缓的音乐中哀愁油然而生,却不知这哀愁是为了谁,在百年的岁月里,惆怅与凄凉交织,国家的兴亡、人生的离合,又经历了多少回呢?夜深人静之时,只有风吹过,月光清冷,山中空旷无鸟飞翔,独自坐在小屋的窗前,心境变得遥远而宁静,世间的荣辱都化作了灰烬。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孤独的人在夜晚倚瑟高歌、抒发悲伤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兴亡离合的深刻感慨,诗中“高歌倚瑟流清悲”一句,既展现了音乐的美妙,又透露出深深的哀愁;“徐乐哀生知为谁”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哀愁的无因无果,增添了诗歌的朦胧与深邃,后四句则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与荒凉,以及诗人独坐小轩的心境,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音乐为引子,巧妙地融合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洞察,诗中“高歌倚瑟流清悲”一句,以音乐为媒介,将个人的悲伤与时代的哀愁融为一体,既具有艺术美感,又富有哲理意味,而“徐乐哀生知为谁”一句,则通过反问的方式,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不禁思考:这哀愁究竟是为了谁?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这个时代?后四句则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与荒凉,以及诗人独坐小轩的心境,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乱世,经历了国家的兴亡、人生的离合,对人生无常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韦庄对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疾苦也有着深刻的洞察,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描绘一个孤独的人在夜晚倚瑟高歌、抒发悲伤的情景,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感慨和忧虑。

“高歌倚瑟流清悲,徐乐哀生知为谁。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