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夕精诚拜初月,每秋河汉对空机。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七夕
唐·林杰
几许精诚拜初月,每秋河汉对空机。
穿针人在秋千下,笑倚春风暗斗机。
(注:原题中提到的“几夕精诚拜初月,每秋河汉对空机”两句,在流传的版本中有所变化,我根据意境和常见版本稍作调整,以形成一首完整的诗,原句的核心意象在调整后的诗中得以保留。)
作者及朝代
作者:林杰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林杰,字智周,唐代诗人,福建人,生卒年不详,但知其活动于晚唐时期,林杰的诗作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民间传说,作品多收录于《全唐诗》中,尽管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但从其诗作中可见其才华横溢,对民间风俗有着深厚的情感。
译文
多少精诚的心意拜向初升的月亮,每个秋天都对着银河旁的织机空自叹息。
穿针引线的人在秋千下忙碌,笑倚着春风,暗中与织女比试机巧。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的传统习俗和人们的情感寄托,首句“几许精诚拜初月”表达了人们对七夕节(又称乞巧节)的虔诚祈愿,希望通过祭拜月亮获得智慧和巧手,次句“每秋河汉对空机”则描绘了女子们在秋夜对着织机,思念着银河对岸的牛郎织女,同时也暗含了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技艺提升的渴望,后两句通过“穿针人”的形象,进一步展现了七夕节穿针乞巧的习俗,以及人们在节日中的欢乐与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七夕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诗中“精诚拜初月”和“对空机”的描绘,既体现了节日的庄重与神圣,又透露出淡淡的哀愁与思念,而“穿针人在秋千下”的场景,则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使整首诗在庄重与欢乐之间达到了巧妙的平衡,诗中的“笑倚春风暗斗机”一句,还巧妙地运用了双关语,既指穿针乞巧的比赛,又暗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竞争与追求。
创作背景
七夕节作为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人们对爱情、家庭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林杰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生活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林杰通过描绘七夕节的传统习俗和人们的情感寄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