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珠幡绛节晓霞中,汉武清斋待少翁。的解释

4个月前 (03-20)诗词赏析7

诗词原文

宫词

珠幡绛节晓霞中,汉武清斋待少翁。的解释

唐·王建

珠幡绛节晓霞中,汉武清斋待少翁。

玉鼎丹砂空自秘,金函方术不须封。

茂陵烟雨埋芳草,灞水桥边问牧童。

回首茂陵松柏路,寒烟落日几重重。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建,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诗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所作《宫词》百首,在文学史上颇有影响,晚年退居咸阳原乡,生活贫困。

译文

在早晨的霞光中,珠帘低垂,红色的旌节飘扬,汉武帝正在清心斋戒,等待着方士少翁的到来,那玉鼎中的丹砂虽然珍贵,却只能秘而不宣;那金函里装着的方术,也无需再封存,茂陵的烟雨已经掩埋了当年的芳草,灞水桥边,我只能向牧童打听那旧日的往事,当我回首望向茂陵那条松柏覆盖的道路时,只见寒烟袅袅,落日余晖重重叠叠。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汉武帝求仙不成的场景,反映了古代帝王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以及这种渴望最终化为泡影的无奈,诗中“珠幡绛节”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而“茂陵烟雨埋芳草”等句,则透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凄凉之感。

赏析

这首诗以汉武帝求仙的故事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代帝王对长生不老的痴迷以及这种痴迷背后的无奈与悲凉,诗中“珠幡绛节”与“汉武清斋”等句,不仅描绘了求仙场面的庄重与神秘,还暗示了汉武帝对长生不老的强烈渴望,而“玉鼎丹砂空自秘,金函方术不须封”等句,则揭示了这种渴望最终化为泡影的残酷现实,全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上深沉悲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代社会对长生不老的普遍追求密切相关,在唐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昌盛,人们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许多帝王和贵族都热衷于寻求长生不老之术,而方士和道士也因此而备受尊崇,这种渴望往往只能化为泡影,因为长生不老本身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王建正是通过这首诗,对这种幻想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也通过描绘汉武帝求仙不成的场景,表达了对古代帝王命运的同情和感慨。

“珠幡绛节晓霞中,汉武清斋待少翁。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