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愁成旅鬓千丝乱,吟得寒缸短焰终。的解释

4个月前 (03-20)诗词赏析7

这首包含关键词“愁成旅鬓千丝乱,吟得寒缸短焰终”的诗句出自宋代诗人陈与义的《巴丘书事》,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愁成旅鬓千丝乱,吟得寒缸短焰终。的解释

《巴丘书事》

宋·陈与义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愁成旅鬓千丝乱,吟得寒缸短焰终。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工于诗,长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译文

三国鼎立的局面需要精心筹划,万古云霄中只留下一根羽毛(比喻诸葛亮的才智),在伯仲之间可见伊尹和吕尚的才智,指挥若定连萧何、曹参都显得逊色,汉朝的国运已经难以复兴,诸葛亮决心以身殉国,军务繁忙,愁绪使得旅途中的鬓发千丝万缕地散乱,吟诵到深夜,寒灯短焰终于熄灭。

释义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才智与忠诚,以及诗人对诸葛亮未能复兴汉室的遗憾和愁绪,首联写诸葛亮的才智与功绩,颔联进一步赞美其军事才能,颈联则感叹汉朝国运的难以复兴和诸葛亮的决心,尾联则表达了诗人的愁绪和对诸葛亮的缅怀。

赏析

这首诗以诸葛亮的事迹为背景,通过对其才智、忠诚和遗憾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缅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使得诸葛亮的形象更加鲜明,诗人也通过自身的愁绪和对寒灯的描绘,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沧桑相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哀愁和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陈与义在巴丘(今湖南岳阳)时所作,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国势衰微,诗人深感忧虑和无奈,他通过回顾历史,缅怀诸葛亮这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诗人也通过自身的愁绪和对寒灯的描绘,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

《巴丘书事》是一首充满深沉哀愁和感慨的古诗,通过描绘诸葛亮的事迹和诗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这首诗也展现了陈与义作为南宋初期杰出诗人的才华和风格。

“愁成旅鬓千丝乱,吟得寒缸短焰终。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