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嘶风重诉牵盐耻,伯乐何妨转眼看。全诗是什么?

4个月前 (03-21)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骐骥长嘶

嘶风重诉牵盐耻,伯乐何妨转眼看。全诗是什么?

唐·李群玉

嘶风重诉牵盐耻,伯乐何妨转眼看。

千里追风真骥子,不随凡马度阴山。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德宗贞元末至唐文宗开成初之间,他性情淡泊,一生未仕,喜欢吟咏,诗名颇著,他的诗以描写山水自然和抒发个人情怀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被后人誉为“晚唐才子”。

译文

骏马在风中长嘶,仿佛在诉说着当年被当作运盐苦役的耻辱;伯乐啊,你为何不能转眼看看这匹千里马呢?我(这匹马)是真正的千里追风良驹,绝不会随同那些凡马一起度过阴山。

释义

“嘶风重诉牵盐耻”描绘了骏马在风中长嘶,似乎在向世人倾诉它曾经被当作运盐苦役的屈辱历史。“伯乐何妨转眼看”则是对伯乐(识别千里马的专家)的呼唤,希望他能慧眼识珠,发现这匹被埋没的千里马。“千里追风真骥子,不随凡马度阴山”则进一步强调了骏马的不凡,它有着千里追风的速度和勇气,绝不会与普通的马匹一起度过艰难险阻。

赏析

这首诗以骏马自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不被赏识的愤懑,首句“嘶风重诉牵盐耻”以骏马长嘶开篇,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既描绘了骏马的形象,又暗示了诗人的遭遇,次句“伯乐何妨转眼看”则是对世人的呼唤,希望有人能像伯乐一样识别自己的才华,后两句“千里追风真骥子,不随凡马度阴山”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自信和傲骨,他坚信自己是真正的千里马,绝不会与凡马为伍。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的自信和傲骨,又流露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无奈,通过骏马的形象,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心声,使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遭遇有关,李群玉一生未仕,虽然才华横溢,但并未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用,他或许在仕途上遭遇过挫折和打击,因此借骏马自喻,表达了自己对才华被埋没的愤懑和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存在的问题,即伯乐难寻、千里马常被埋没的现象,通过这首诗,诗人既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也寄托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嘶风重诉牵盐耻,伯乐何妨转眼看。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