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到头积善成何事,天地茫茫秋又春。的解释

4个月前 (03-21)诗词赏析6

诗词原文

叹世

到头积善成何事,天地茫茫秋又春。的解释

唐·吕岩

三尺龙泉万卷书,

皇天不负苦心人。

到头积善成何事,

天地茫茫秋又春。

作者及朝代

作者: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是唐代著名的道教人物,被后世尊为八仙之一,尽管他的许多事迹被神化,但他在文学、诗词方面也有不俗的造诣,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吕岩,即吕洞宾,是唐代道教文化中的重要人物,被尊为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之一,传说中他游历四方,行侠仗义,常显化救助世人,后得道成仙,在文学上,吕岩的诗作多抒发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超脱尘世、追求仙道的向往。

译文

手持三尺龙泉剑,怀揣万卷诗书,

上天不负有心人,终会有所成就。

但到头来,积德行善又能得到什么呢?

天地间茫茫一片,秋天过去春天又来。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慨,前两句“三尺龙泉万卷书,皇天不负苦心人”描绘了诗人勤奋努力、文武双全的形象,暗示通过不懈努力终能有所成就,后两句“到头积善成何事,天地茫茫秋又春”却笔锋一转,提出了一个深刻的疑问:即使积德行善,又能改变什么呢?天地间季节更迭,人生无常,似乎一切努力都显得那么渺小和无力。

赏析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前两句的积极向上与后两句的无奈感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诗中的“龙泉剑”和“万卷书”也象征着诗人的文武双全和博学多才,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吕岩生活在唐代中后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超脱尘世、追求仙道的向往,在吕岩的诗作中,这种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和对超脱境界的追求是贯穿始终的主题。

吕岩的这首《叹世》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感慨的诗篇,更是一首反映时代精神、具有深刻哲理意义的佳作。

“到头积善成何事,天地茫茫秋又春。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