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使节南来能掉舌,赵佗百拜远称臣。下一句是什么?

4个月前 (03-21)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南越谣

使节南来能掉舌,赵佗百拜远称臣。下一句是什么?

唐·韦庄

使节南来能掉舌,赵佗百拜远称臣。

两纥乾山来霹雳,三桡战鼓下风尘。

越王空自思亡国,汉月当空照海门。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人称“秦妇吟秀才”,其词作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子思归情绪,情感真挚,情思缠绵,较为动人。

译文

南方的使节凭借能言善辩的口才而来,赵佗(南越王)远远地多次跪拜表示臣服,两纥乾山上传来了如雷般的声响,三桡战鼓震响,尘土飞扬,南越王徒然地思念着已经灭亡的国家,而汉朝的明月却高悬夜空,照耀着海门。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汉朝使者南下说服南越王赵佗归顺汉朝的历史事件,诗中通过“掉舌”形容使者的辩才,通过“百拜远称臣”描绘了赵佗的臣服姿态,同时以“两纥乾山来霹雳,三桡战鼓下风尘”象征了军事上的威慑和战争的紧张氛围,最后以“越王空自思亡国,汉月当空照海门”表达了南越王对亡国的无奈和对汉朝统治的接受。

赏析

这首诗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汉朝对南越的征服和统一,诗中“使节南来能掉舌”一句,突出了使者的智慧和辩才,为后文的赵佗臣服做了铺垫,而“两纥乾山来霹雳,三桡战鼓下风尘”则通过夸张的手法,渲染了战争的紧张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象征,表达了南越王对汉朝统治的无奈接受,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王朝的兴衰。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汉朝对南越的征服有关,南越国是秦朝灭亡后,由南海尉赵佗建立的割据政权,位于今广东、广西一带,汉武帝时期,为了统一南方,派遣使者南下说服赵佗归顺汉朝,韦庄以此历史事件为背景,创作了这首《南越谣》,以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国家统一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对唐朝末年社会动荡和政治分裂的忧虑,以及对国家统一和稳定的渴望。

“使节南来能掉舌,赵佗百拜远称臣。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