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槁叶惊秋树幄稀,嘶蝉犹尚警寒枝。上一句是什么?

4个月前 (03-22)诗词赏析7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初秋行圃四首·其二》,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槁叶惊秋树幄稀,嘶蝉犹尚警寒枝。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初秋行圃四首·其二

宋·杨万里

槁叶惊秋树幄稀,嘶蝉犹尚警寒枝。

白鸥池上双双起,又似前滩暮雨时。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语言通俗活泼,构思新巧奇特。

译文

枯叶因秋风的吹拂而惊落,树木的枝叶变得稀疏,寒蝉仍在枯枝上嘶鸣,似乎在警告着即将到来的寒冷,池塘上的白鸥双双起飞,又像是前滩傍晚时分下起雨来的情景。

释义

首句“槁叶惊秋树幄稀”描绘了秋天树叶因风而落,树木变得稀疏的景象;次句“嘶蝉犹尚警寒枝”则通过寒蝉的嘶鸣,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寒意;后两句“白鸥池上双双起,又似前滩暮雨时”则以白鸥的起飞,勾起了诗人对前滩暮雨的回忆,增添了诗歌的意境和韵味。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秋的景象,通过枯叶、寒蝉、白鸥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萧瑟和寒意,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联想的手法,将眼前的景象与过去的记忆相结合,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构思新巧奇特,展现了杨万里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初秋时节行走于园林之中时所作,当时,他或许正被秋天的景象所吸引,感受到了秋天的萧瑟和寒意,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感受,作为一位热爱自然、善于观察的诗人,杨万里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初秋的景象,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现了杨万里诗歌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槁叶惊秋树幄稀,嘶蝉犹尚警寒枝。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