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缨终童廿一龄,雄心欲作中流砥。的解释
诗词原文
少年壮志
唐·李颀
请缨终童廿一龄,雄心欲作中流砥。
破浪长风正当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李颀为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他擅长七言歌行和七言律诗,以边塞诗和描写音乐的诗篇著称,风格豪放,意境深远,李颀的诗作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二十一岁的我如同终军一样请求出征,怀揣着成为中流砥柱的雄心壮志。
正值乘风破浪的好时机,我要扬起云帆,横渡沧海,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释义
“请缨终童廿一龄”:终军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少年英雄,他曾在二十岁时请求出使南越,表示“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这里用终军的事迹来比喻自己年轻时的壮志豪情。
“雄心欲作中流砥”:中流砥柱指立在江河中心,能挡住水流的巨大石柱,比喻坚强不屈、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这里表示作者希望成为国家和社会中的坚强支柱。
赏析
这首诗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年轻时的壮志豪情,首句用终军请缨的典故,点明了自己年轻而志存高远;次句则以“中流砥柱”为喻,表达了自己希望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坚强后盾的雄心壮志,后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壮志豪情,以破浪长风、直挂云帆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勇往直前的决心和信心,整首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是在唐代某个时期,李颀在年轻时面对国家动荡、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创作的,在那个时代,许多有志青年都怀揣着报效国家的梦想,希望能够在乱世中有所作为,李颀也不例外,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年轻时的壮志豪情和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决心,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普遍具有的豪放不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