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鳞甲成语的释义
腹有鳞甲成语的释义指的是狡诈阴险,喻指人心机深沉,不可捉摸,像腹下有鳞片的甲鱼一样善于伪装和保护自己,常用于形容那些内心复杂、善于算计、不易被人看透的人的性格特征。
1、腹有鳞甲的拼音:
fù yǒu lín jiǎ
2、腹有鳞甲的释义:
比喻居心险恶,不可测知,鳞甲原指鱼类、爬行动物等身上的硬壳,此处用来形容人心机深沉,难以捉摸。
3、腹有鳞甲的出处:
《三国志·蜀书·陈震传》:“诸葛亮与(孟)获约,惟不得伤(马)超,超亦不得忿怒,及获至,诸葛亮即引见,抚劳之曰:‘卿本南人,奈何背本欲北?将北见豕鹿耳,南归则不失家室也。’言次,获曰:‘南人不复反矣。’诸葛亮笑,而心知其不戢也,久必为祸,亮以方务北讨,而南人不解兵,故重资遣获,使且南,须北定中原,然后南征,此终久之计也,而获归,谓其群帅曰:‘亮知我诈降,故重资我,令得归,若复北者,当杀我妻子也,虽北得志,无所复恨,然终不为彼用也,卿等宜深识此。’于是群帅皆曰:‘当为大王尽力。’故终亮之世,不惟不叛,亦不复为寇矣,亮之始南征也,先遣陈震,震至,与孟获言,谕以祸福,获初不服,震因曰:‘南中诸郡,本皆响应大王,奈何弃而不顾?今若背反,则欲投何所?’获曰:‘吾苦诸葛亮,如腹中鳞甲。’震曰:‘大王思得故地,而诸葛亮亦欲得北地也,大王不若且归,与诸葛亮约,平分天下,不然,终为所擒矣。’获遂还。”
4、腹有鳞甲的例句:
他表面上对人客气,实际上腹有鳞甲,不可不防。
5、腹有鳞甲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心机等。
6、腹有鳞甲的示例:
看他平时对人温文尔雅,没想到腹有鳞甲,竟会做出如此卑劣之事。
7、腹有鳞甲的近义词:
心怀叵测、居心叵测、心怀鬼胎
8、腹有鳞甲的反义词:
襟怀坦白、光明磊落、胸无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