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总输释氏青莲馆,依旧重重布地金。上一句是什么?

7个月前 (03-23)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题青莲馆

总输释氏青莲馆,依旧重重布地金。上一句是什么?

唐·韦庄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总输释氏青莲馆,依旧重重布地金。

门外俗尘如可扫,只应携酒访幽人。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动乱的年代,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后入蜀依附王建,曾任前蜀宰相,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含蓄,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我曾随着织女渡过天河,还记得在那云端之上唱过的最美妙的歌曲,别再唱那贞元年间供奉给皇家的曲调了,因为当时的朝臣已经所剩无几,还是比不上释家的青莲馆,那里依旧如同布满地上的金子般辉煌,如果门外的世俗尘埃可以扫除,我只愿带着美酒去拜访那些隐居的高人。

释义

本诗通过对比昔日宫廷的繁华与今日的青莲馆(可能指佛教寺庙或文人雅集之地)的宁静辉煌,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诗中“总输释氏青莲馆,依旧重重布地金”一句,强调了青莲馆(象征精神寄托之地)的恒久与美好,暗含了对佛教或隐逸生活的赞美。

赏析

韦庄此诗以回忆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遥远而美好的往昔世界,随后笔锋一转,以“休唱贞元供奉曲”表达了对时移世易的无奈与哀愁,末两句“总输释氏青莲馆,依旧重重布地金”则是对精神归宿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超越现实、追求心灵宁静的高远情怀,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沉思,也有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韦庄作为晚唐文人的独特风貌。

创作背景

此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庄个人的经历密切相关,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韦庄亲身经历了唐朝的衰落与灭亡,内心充满了对过往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或许在某个时刻,游览或想象着青莲馆这样的精神净土,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诗中流露出的对佛教或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韦庄在乱世中寻求精神慰藉的心理需求。

“总输释氏青莲馆,依旧重重布地金。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