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直待素秋摇落日,始将凡木斗荣枯。的意思及出处

4个月前 (03-23)诗词赏析7

诗词原文

咏梧桐

直待素秋摇落日,始将凡木斗荣枯。的意思及出处

唐·戴叔伦

亭亭南轩外,贞干修且直。

广叶结青阴,繁花连素色。

天资韶雅性,不愧栋梁材。

直待素秋摇落日,始将凡木斗荣枯。

作者及朝代

戴叔伦(732年-789年),唐代诗人,字幼公,一字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曾任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部分作品也反映出人民生活的艰苦和对时政的不满。

作者简介

戴叔伦生活在唐代中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中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戴叔伦的诗歌在当时颇受赞誉,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在那高高的南轩之外,梧桐树挺拔而直立。

它宽大的叶子结成一片青翠的阴凉,繁花似锦,与素雅的色泽相连。

梧桐天生具有高雅的品性,不愧为栋梁之才。

直到那素净的秋天摇落夕阳之时,它才与普通的树木一起争夺荣枯的命运。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梧桐树的形象,赞美了其坚韧不拔、高雅脱俗的品格,首联和颔联描绘了梧桐树的外观特征,包括其挺拔的姿态、宽大的叶子和繁花似锦的景象,颈联则进一步强调了梧桐的高雅品性和栋梁之才的价值,尾联则通过“直待素秋摇落日,始将凡木斗荣枯”一句,表达了梧桐在秋天与其他树木一起经历荣枯变化的坚韧精神。

赏析

这首诗以梧桐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梧桐树的独特魅力,诗人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梧桐树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诗人也通过梧桐的形象,寄托了自己对高尚品格和坚韧精神的追求,尾联的“直待素秋摇落日,始将凡木斗荣枯”一句,更是将梧桐的坚韧精神推向了高潮,使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戴叔伦的个人经历有关,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戴叔伦在仕途上并非一帆风顺,他或许在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困难后,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艰辛和不易,他通过描绘梧桐树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坚韧不拔、高雅脱俗品格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现实状况,即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需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坚韧的精神。

“直待素秋摇落日,始将凡木斗荣枯。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