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方钟鼓一时鸣,灵光运运常相续。的释义
诗词原文
题灵山寺
唐·李颀
古寺临空碧,森森万木齐。
山门遥见一径通,殿阁深藏万松里。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潋滟百花溪。
什方钟鼓一时鸣,灵光运运常相续。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颀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713年—756年),他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诗风雄浑奔放,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同时也对自然景色和佛教寺庙有着深刻的描绘,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古老的寺庙矗立在碧空之下,茂密的树木郁郁葱葱,整齐划一。
远远望见山门处有一条小径蜿蜒而上,殿堂楼阁深深隐藏在万松之中。
石路曲折盘旋,如同九条龙的脊背,溪水波光粼粼,映照着百花争艳。
什方寺的钟鼓在同一时刻响起,灵光不断,永远延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灵山寺的壮丽景色和庄严氛围,首联点明寺庙的古老和环境的清幽;颔联通过“遥见”和“深藏”两个词,展现了寺庙的幽静和神秘;颈联以“石路萦回”和“水光潋滟”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观;尾联则以“什方钟鼓一时鸣,灵光运运常相续”表达了寺庙的宗教氛围和灵光的永恒。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灵山寺的壮丽景色和庄严氛围,诗人通过描绘寺庙的古老、幽静和神秘,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观,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尾联的“什方钟鼓一时鸣,灵光运运常相续”更是将寺庙的宗教氛围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敬畏和信仰,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颀在游览灵山寺时所作,灵山寺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以其壮丽的景色和庄严的氛围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题咏,李颀在游览过程中,被寺庙的壮丽景色和庄严氛围所深深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佛教的敬畏和信仰,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