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求佛木人
宋·释宗杲
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
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汀。
作者简介
释宗杲(1089年-1163年),南宋临济宗高僧,字昙晦,号妙喜,又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他自幼聪颖好学,后出家为僧,成为禅宗临济宗杨岐派的重要传人,释宗杲在佛教界有着极高的声望,其禅法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同时他也与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多有交往,对佛教与儒学的融合起到了推动作用。
译文
呼唤那由机关操纵的木人来问,想要知道修行佛法何时能够成功。
它不与人间争宠夺利,只将自己的心事寄托在沙滩与河岸边。
释义
这首诗通过向一个无生命的机关木人提问,表达了诗人对修行佛法、追求精神解脱的深刻思考,木人作为无情感、无欲望的存在,象征着超脱世俗纷扰的境界,诗人通过木人的“不向人间争宠辱”,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以及将心事寄托于自然之中的超脱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的理解和追求,首句“唤取机关木人问”以问句开篇,既新颖又引人深思,暗示了修行之路的艰难与迷茫,次句“求佛施功早晚成”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修行成果的渴望与期待,接下来的两句却笔锋一转,通过木人的“不向人间争宠辱”和“只将心事付沙汀”,展现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这种对比与反差,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释宗杲修行或传法期间,作为一位高僧,释宗杲在修行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佛教教义的博大精深和修行之路的艰辛,他也见证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纷争,对世俗名利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向机关木人提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修行佛法的坚定信念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他的个人修养和禅宗精神,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