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边树动猿下涧,云里锡鸣僧上山。的解释
诗词原文
山行
唐·贾岛
岩边树动猿下涧,云里锡鸣僧上山。
路傍草色休多碍,水际花香不许攀。
作者及朝代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浪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作者简介
贾岛一生穷愁,苦吟作诗,其诗多写荒凉枯寂之境,长于五律,以铸字炼句取胜,刻意求工,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有《长江集》10卷、《贾岛集》2卷传世。
译文
岩石边的树木摇动,猿猴下到山涧;云雾里锡杖响动,僧人正在上山,路边的草色不要过多地阻碍行人,水边的花香不允许随意攀折。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山行的所见所感,前两句通过“树动猿下涧”和“锡鸣僧上山”两个生动的场景,展现了山林的幽静与生机,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尊重,不愿因自己的行进而破坏这份宁静与美好。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画卷,前两句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将猿猴的活泼与僧人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山林的生机盎然,又体现了僧人的超脱世俗,后两句则通过“休多碍”和“不许攀”的表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他晚年曾一度出任长江主簿等小官,但大部分时间都在游历山水、苦吟作诗,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游历山林时所作,通过描绘山行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与超脱,诗中也隐含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和对自我修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