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莫只忘形与死心,此个难医病最深。的释义

4个月前 (03-24)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病中吟

莫只忘形与死心,此个难医病最深。的释义

宋·陆游

莫只忘形与死心,此个难医病最深。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吟。

床头病起闲书卷,窗外风来落叶林。

莫道此生无乐事,人间万事有浮沉。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不要只因得意忘形或心灰意冷,这两种心态都是最难医治的心灵疾病,在白天应当放声高歌、开怀畅饮,青春年华应当有知己相伴、共同吟咏,病愈起床后,闲来无事翻阅书卷,窗外秋风吹过,落叶纷飞,不要说此生没有快乐的事情,人间的万事万物都有起伏变化。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病中的感悟,告诫人们不要因得意而忘形或因失意而死心,这两种极端心态都是心灵上的重病,诗人鼓励人们要珍惜青春,积极面对生活,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诗人也表达了对人生起伏变化的深刻理解。

赏析

这首诗以病中感悟为题材,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刻,首联直接点出主题,告诫人们不要因得意忘形或心灰意冷而陷入心灵的重病之中,颔联则通过“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青春和生活的热爱与向往,颈联通过病愈后的生活场景,进一步强调了乐观面对生活的重要性,尾联则以“莫道此生无乐事,人间万事有浮沉”作为总结,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起伏变化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历经坎坷,多次因主张抗金而遭到排挤和打击,这首诗可能是在他病中反思人生、调整心态时所作,通过这首诗,陆游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起伏变化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同时也告诫人们要珍惜青春、积极面对生活,不要因得意忘形或心灰意冷而陷入心灵的重病之中,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深刻的哲理思考,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莫只忘形与死心,此个难医病最深。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