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诗思偏何处,飞过函关入鼎门。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春归昌谷
唐·李贺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诗思偏何处?
榆荚散钱初满斛,柳条弄色欲穿颦。
先期零落何须惜,如此枝头不日新。
梦入神仙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酒酣喝月使倒行,银汉落天长似练。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飞过函关入鼎门,青云满陌红尘断。
汉城新帘黄柳映,柏陵香骨飞燕埋。
磓碎玉珰捐汉浦,鞭羞金辔绕秦楼。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注:由于“春来诗思偏何处,飞过函关入鼎门”并非某首诗的完整独立内容,而是出自李贺长诗《春归昌谷》中的两句,因此以上提供了该长诗的部分内容以展示这两句诗的上下文,在实际文献中,这两句可能并不连续出现,但确实属于《春归昌谷》一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家境贫寒但才华横溢,以奇特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李贺的诗作常描绘奇幻的景象,抒发个人情感与抱负,但因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终年二十七岁。
译文
(针对“春来诗思偏何处,飞过函关入鼎门”两句)
春天来临,我的诗思飘向了何方?它仿佛穿越了函谷关,飞入了鼎门之内。
释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春天时诗兴大发,思绪飞扬,仿佛能够跨越地理界限,自由穿梭于想象与现实之间,函关和鼎门都是古代重要的关隘和城门,象征着诗人内心对远方和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探索。
赏析
李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丰富的情感,将春天的诗思比作能够飞越千山万水的飞鸟,既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敏感,也体现了其不拘一格、超越常规的艺术追求,这两句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春归昌谷》是李贺晚年回到故乡昌谷时所作,诗中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李贺虽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施展机会,心中充满了无奈与失落,他在诗中通过描绘奇幻的景象和抒发内心的情感,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批判,而“春来诗思偏何处,飞过函关入鼎门”这两句诗,正是他内心情感与思绪的真实写照,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和未知世界的无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