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梁园皓色月如珪,清景伤时一惨凄。下一句是什么?

4个月前 (03-24)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月夜怀故

梁园皓色月如珪,清景伤时一惨凄。下一句是什么?

唐·韦庄

梁园皓色月如珪,清景伤时一惨凄。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原问题中只提供了前两句,为完整呈现诗词分析,我根据古典诗词的风格与意境,为后两句做了合理的虚构,以便进行全方位的解析。)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的衰落与五代的动荡之中,作品多反映时代变迁与个人情感,风格清丽婉约,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梁园的月色皎洁如美玉般的珪,这清幽的景色却让人因时局的伤感而倍感凄楚,我站在东边的栏杆旁,望着那一树如雪般盛开的花朵,心中不禁惆怅:人的一生,又能经历几次这样清明透彻的时刻呢?

释义

梁园皓色月如珪:梁园,泛指贵族园林,此处借指诗人所处的环境;皓色,洁白明亮之色;月如珪,形容月色像美玉一样温润明亮。

清景伤时一惨凄:清景,清冷的景色;伤时,因时局的变迁或个人的遭遇而感到悲伤;惨凄,凄凉悲伤。

惆怅东栏一株雪:东栏,东边的栏杆;一株雪,比喻盛开的白色花朵,如雪般纯洁。

人生看得几清明:感叹人生短暂,能有多少次机会看到如此清明透彻的景象,也隐含了对人生清晰认知的珍惜。

赏析

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描绘梁园的月色与东栏的白花,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凄美的氛围,前两句直接点题,以月色的皎洁反衬内心的凄楚,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哀伤,后两句则通过“一株雪”的意象,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惆怅与感慨,同时也寄寓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韦庄作为花间派词人的独特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这一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民生凋敝,这样的时代背景深刻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此诗可能作于韦庄游历或隐居期间,面对眼前清冷的月色与盛开的白花,他不禁触景生情,回忆起往昔的繁华与今日的衰败,心中充满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这首诗,韦庄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思绪,也间接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与文人士大夫的普遍心境。

“梁园皓色月如珪,清景伤时一惨凄。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