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归归未得,好风明月一思量。的解释
诗词原文
归思
唐·韦庄
暖丝无力自悠扬,牵引东风断客肠。
外地见花终寂寞,异乡人事易参商。
离肠未语先成断,泪眼相看各泫然。
不是不归归未得,好风明月一思量。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词风清丽,多抒发离愁别绪及个人身世之感,对后世词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译文
温暖的丝线无力地随风飘扬,牵引着东风,也扯断了游子的心肠,在外地看到花朵,总是感到寂寞;身处异乡,人事变迁,难以预料,离别之情还未说出,心已先碎,泪眼相对,各自泪下,不是我不想回家,而是有诸多原因使我无法归去,每当好风明月之时,总会忍不住思念家乡。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无奈,首联通过“暖丝”和“东风”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春天虽至但内心却无比凄凉的氛围,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渴望,以及离别时的悲痛,尾联则直接点出主题,表达了诗人虽有归心,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实现的无奈,只好在好风明月中寄托对家乡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来烘托情感,如“暖丝”、“东风”、“花”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诗人也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韦庄本人也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流离失所,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成为了他诗歌中的重要主题,这首诗很可能是韦庄在异乡漂泊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无奈,在好风明月之时,诗人更加思念家乡,但现实的无奈却让他无法归去,这种情感上的矛盾和冲突使得这首诗更加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