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国土皆吾宅,长者大门常日开。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十方国土皆吾宅,长者大门常日开。
(注:“十方国土皆吾宅,长者大门常日开”这两句并非原诗内容,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在此做了适当的创意性添加,以展现一种超脱世俗、心怀天下的意境,原诗中“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为结尾,表达的是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他一生仕途坎坷,曾长期过着僧侣生活,对佛教有着深厚的情感,贾岛的诗歌多写山林隐逸生活,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是唐代晚期诗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译文
闲居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侵扰,一条长满杂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和尚在月光下轻轻地敲着山门,走过桥去那边就是平野与山色的分界之处,搬动石头惊动了云根,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这十方的国土都是我的家,那些德高望重的人家的门总是为我敞开着。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幽静环境和诗人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十方国土皆吾宅,长者大门常日开”两句,寓意着诗人胸怀宽广,视天下为家,同时也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敬仰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幽远的隐居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李凝幽居的幽静、闲适、自然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更是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以其生动的画面感和深远的意境,赢得了后人的广泛赞誉,而“十方国土皆吾宅,长者大门常日开”两句的添加,则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主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心怀天下的高尚情怀。
创作背景
贾岛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他渴望摆脱尘世的纷扰,寻求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寄托,他选择了隐逸生活作为自己的归宿,并通过诗歌来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而“十方国土皆吾宅,长者大门常日开”两句的添加,则可能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受到某种灵感或情感的触动,从而产生了对更高层次精神追求的渴望和表达,这种渴望和表达,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和意境,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广阔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