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那堪回首长洲苑,烽火年年报虏尘。全诗是什么?

7个月前 (03-25)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姑苏台

那堪回首长洲苑,烽火年年报虏尘。全诗是什么?

唐·许浑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那堪回首长洲苑,

烽火年年报虏尘。

作者及朝代

作者:许浑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许浑,字用晦,唐代著名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登临、怀古、寄情、咏物为多,律体谨严,措辞精当,对仗工稳,尤善于将律体之工整与绝句之灵动融为一体,在晚唐诗人中别具一格,有《丁卯集》传世。

译文

在姑苏台上乌鸦栖息的时候,吴王宫里西施正醉态朦胧,吴歌楚舞还未结束,太阳已经西斜,半边日已隐入青山之中,银箭金壶中的漏水越来越多,起身看秋月已坠入江波,东方渐渐发白,天就要亮了,吴王哪里还顾得上享乐呢?怎堪回首那长洲苑,年年烽火不断,战报频传,虏尘飞扬。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姑苏台上的景象,反映了吴王夫差沉迷酒色、荒废朝政,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历史教训,诗中“那堪回首长洲苑,烽火年年报虏尘”两句,更是直接点出了吴国的悲惨结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姑苏台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吴王夫差沉迷酒色、荒废朝政的荒淫生活,诗人以“乌栖时”起笔,暗示时间已晚,而吴王仍在宫中醉饮,与西施共度良宵,诗人通过“吴歌楚舞”、“青山欲衔半边日”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吴王宫中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氛围,这种欢乐并未持续太久,随着“银箭金壶漏水多”的暗示,时间悄然流逝,秋月已坠江波,东方渐白,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到来,对于吴王来说,这新的一天却带来了更加沉重的打击——烽火年年报虏尘,国家陷入了无尽的战火之中。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许浑在游览姑苏台时,有感于吴王夫差的历史教训而创作的,姑苏台是春秋时期吴国的一处宫殿遗址,位于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西南,许浑在游览此地时,不禁想起了吴王夫差沉迷酒色、荒废朝政,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历史教训,他深感历史兴亡的沧桑巨变,于是写下了这首《姑苏台》诗,以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深刻感慨和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那堪回首长洲苑,烽火年年报虏尘。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