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会应有知己,世上悠悠何足论。全诗是什么?
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二首(其一)》,全诗原文如下:
别董大二首(其一)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但您提到的“丈夫会应有知己,世上悠悠何足论”并非直接出自此诗,而是与高适此诗意境相近的表述,或许是对原诗句意的化用或变体,为便于解析,我将基于高适的《别董大二首(其一)》进行介绍。
作者简介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并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译文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释义
此诗前两句以苍茫壮阔的自然景象起兴,渲染出送别时的凄寒氛围;后两句则是对友人的宽慰与鼓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董大(董庭兰,唐代著名琴师)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才华的肯定,认为董大必有知音赏识,不必为离别而愁苦。
赏析
这首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既展现了边塞风光的苍凉壮美,又暗含了离别的哀愁;后两句则以豪迈的笔触,直接抒发对友人的鼓励和祝福,展现出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是高适边塞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高适在睢阳(今河南商丘)送别友人董庭兰而作,董庭兰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胡笳十八拍》等曲,因战乱流落江湖,以卖艺为生,高适与董庭兰交往甚密,对其才华深为赞赏,在董庭兰即将远行之际,高适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与鼓励。
虽然“丈夫会应有知己,世上悠悠何足论”并非直接出自高适的《别董大二首(其一)》,但两者在表达友情与人生态度上有着相似的意境与情感,高适的这首诗以其豪迈的情感、深邃的意境和质朴的语言,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