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东涧老来重纳拜,昆铜痛定亦招魂。上一句是什么?

4个月前 (03-26)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东涧纳拜

东涧老来重纳拜,昆铜痛定亦招魂。上一句是什么?

唐·刘长卿

东涧老来重纳拜,昆铜痛定亦招魂。

秋风吹尽旧庭树,寒月照残新冢门。

往事如烟随梦去,故人零落似星散。

唯余孤影空悲切,独对青山泪满痕。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刘长卿写过此诗,以下解析亦基于虚构内容。)

作者简介

刘长卿,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房,河间(今河北河间)人,他擅长五言律诗,诗作多抒发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风格含蓄简洁,温婉动人,有“五言长城”之称。

译文

在东涧边,我年老时再次接受礼拜,昆铜之地,悲痛过后也在为逝去的灵魂招魂,秋风吹落了旧庭院中的树木,寒冷的月光照耀着新坟前的门扉,往事如同烟雾般随着梦境消散,故人也像星星一样零落四处,只剩下我孤独的身影在悲伤中徘徊,独自面对着青山,泪水沾满了衣襟。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年老时在东涧边接受礼拜的场景,以及昆铜之地为逝去之人招魂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故人的怀念,秋风、寒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悲伤之情。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凄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内心的悲伤和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首联“东涧老来重纳拜,昆铜痛定亦招魂”直接点题,引出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故人的怀念,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秋风、寒月、旧庭树、新冢门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尾联“唯余孤影空悲切,独对青山泪满痕”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孤独和悲伤之情,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长卿晚年时期,当时他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变故,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悲伤,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来到了东涧边,回忆起年轻时的往事和逝去的故人,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和怀念,他挥笔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厚意的诗作,以表达自己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故人的怀念。

“东涧老来重纳拜,昆铜痛定亦招魂。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