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一棹匆匆出郭来,尚馀残菊傍篱开。的解释

6个月前 (03-26)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秋日行村路

一棹匆匆出郭来,尚馀残菊傍篱开。的解释

宋·范成大

一棹匆匆出郭来,尚馀残菊傍篱开。

半烟半雨溪桥畔,卖酒人家傍晚开。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生于吴郡(今江苏苏州),自幼聪颖好学,文采斐然,范成大在仕途上颇有建树,曾任地方官和朝中要职,晚年退隐石湖,他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田园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译文

我匆匆地划着小船离开城郭,来到乡间,只见篱笆旁还开着几朵残菊,在溪桥边,烟雨朦胧之中,有一家卖酒的人家,傍晚时分正打开门扉迎客。

释义

一棹匆匆出郭来:形容诗人急切地离开城市,划着小船前往乡村。

尚馀残菊傍篱开:篱笆旁还残留着几朵未凋谢的菊花,象征着秋天的余韵。

半烟半雨溪桥畔:描绘了一幅烟雨朦胧的乡村景象,溪桥边云雾缭绕,细雨绵绵。

卖酒人家傍晚开:傍晚时分,卖酒的人家打开门扉,迎接过往的行人。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行村路为背景,通过描绘乡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首句“一棹匆匆出郭来”点明了诗人的行踪,表现出他急于逃离城市喧嚣,寻求心灵宁静的心情,次句“尚馀残菊傍篱开”则以残菊为象征,暗示了秋天的余韵未尽,同时也为全诗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哀愁,后两句“半烟半雨溪桥畔,卖酒人家傍晚开”则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烟雨朦胧的溪桥、傍晚开门的卖酒人家,都充满了诗意和画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范成大晚年退隐石湖期间,此时的他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官场和世俗的厌倦之情日益加深,他选择了退隐田园,过上了宁静淡泊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秋日行村路时,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乡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他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一棹匆匆出郭来,尚馀残菊傍篱开。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清代诗人金缨所著的《格言联璧·接物类》中的一句,不过,由于《格言联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格言警句汇编,这里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类似古诗的形式和解析来呈现这一内容,并适当融入相关背景与赏析。诗词原文(模拟)岁寒交谊朝代:清作者:金缨(模拟古诗形式,原书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