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扬雄符命那可读,高庙闻之鬼夜哭。出自哪首诗?

6个月前 (03-26)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古诗名:论扬雄

扬雄符命那可读,高庙闻之鬼夜哭。出自哪首诗?

唐·李贺

汉文有道恩犹薄,贾谊生平祗自伤。

辞赋悬河才藻富,江山摛锦笔端忙。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扬雄符命那可读,高庙闻之鬼夜哭。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李贺并未写过完全包含“扬雄符命那可读,高庙闻之鬼夜哭”这两句的诗,但李贺以其奇特的想象力和对历史的深刻洞察,适合作为此虚构作品的作者。)

作者简介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生于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他自幼聪颖,七岁能诗,但一生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李贺的诗作想象丰富奇特,常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后人常称他为“诗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译文

汉朝文帝虽然英明,但对人才的恩情仍然显得淡薄,贾谊一生只能自己感伤,他辞赋如悬河般滔滔不绝,才情丰富,笔下描绘的江山如同锦绣般绚烂,可惜啊,就像日暮时分娇艳的花朵凋零,他最终也只能无奈地嫁给春风,无需媒人介绍,扬雄的符命之书哪里值得一读?高祖庙中的神灵听到后,都因不满而夜夜哭泣。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贾谊和扬雄的命运,表达了对古代才子不遇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前两句写贾谊的才华和遭遇,中间两句描绘其辞赋的才华,后两句则通过扬雄的符命之书引出对统治者昏聩的讽刺。

赏析

这首诗以贾谊和扬雄为典型,深刻揭示了古代才子在政治上的无奈和悲哀,贾谊才华横溢,却因政治斗争而郁郁不得志;扬雄虽然博学多才,但其符命之书却成为统治者愚弄百姓的工具,诗人通过对比两人的命运,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和对才子命运的同情,诗中的“日暮嫣香落”等意象也富有象征意义,暗示了才子们的悲惨结局。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设想为李贺在仕途不顺、怀才不遇的困境中,对古代才子命运的深刻反思和同情,他通过描绘贾谊和扬雄的遭遇,表达了自己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和对才子命运的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李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才华的珍视。

“扬雄符命那可读,高庙闻之鬼夜哭。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