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飘零故物如转蓬,抚兹遗器宜敬恭。的意思及出处

6个月前 (03-26)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抚古器有感

飘零故物如转蓬,抚兹遗器宜敬恭。的意思及出处

朝代:清代

作者:陈廷敬

飘零故物如转蓬,抚兹遗器宜敬恭。

百年风雨留痕迹,几代兴衰见微踪。

往事如烟随境去,故人零落梦魂中。

今朝独对思无尽,唯有清泪湿衣红。

作者简介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西泽州(今山西晋城)人,清代大臣、学者,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初任秘书院侍读学士,累迁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康熙帝称赞他为“老成人”,遂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陈廷敬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谥号“文端”,入祀贤良祠,康熙帝亲题“午亭山村”匾额和“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对联以纪念他,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午亭文编》五十卷等传世。

译文

那些飘零的旧物如同随风飘荡的飞蓬,抚摸着这些遗物应当怀有敬畏与恭敬之心,百年的风雨在它们身上留下了痕迹,几代人的兴衰也能从这些微小的器物中窥见一斑,往事如烟,随着境遇的变化而消散,故人也都已零落,只能在梦中相见,今天独自面对这些遗物,思绪无尽,唯有清泪沾湿了衣裳。

释义

“飘零故物如转蓬”描绘了旧物随风飘零的凄凉景象,比喻人生的无常与变迁。“抚兹遗器宜敬恭”则表达了作者对遗物的敬畏与恭敬之情,认为这些遗物承载着历史与记忆,应当被珍视。“百年风雨留痕迹,几代兴衰见微踪”进一步强调了遗物所承载的历史价值,通过它们可以窥见时代的变迁与家族的兴衰。“往事如烟随境去,故人零落梦魂中”则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与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今朝独对思无尽,唯有清泪湿衣红”则展现了作者面对遗物时的无尽思绪与悲伤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遗物为线索,通过描绘旧物的飘零与遗物的珍贵,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与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而富有感染力,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与文化的敬畏与珍视之情,认为这些遗物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陈廷敬在晚年时期,面对家族或个人的遗物时,有感而发所作,在历经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之后,他更加珍视这些承载着历史与记忆的遗物,也更加怀念那些已经逝去的亲人与朋友,他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绪,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期许与希望,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陈廷敬的个人情感与思想,也反映了清代士人对于历史与文化的重视与传承。

“飘零故物如转蓬,抚兹遗器宜敬恭。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