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遗书都泯灭,谁寻心画到荒冈。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荒冈遗书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荒冈寂寂草萋萋,多少遗书都泯灭。
谁寻心画到荒冈,独对斜阳叹落晖。
作者简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性灵派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他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文创作抒发真情,个性鲜明,反对摹拟古人和伪古典主义,袁枚的文学成就以诗歌最为突出,其诗作题材广泛,风格清新,语言生动,对清代诗坛影响深远。
译文
荒凉的冈峦上草木丛生,显得寂静而荒凉,
多少先人的遗书都在这里被岁月泯灭。
又有谁能寻找到这些心灵之作来到这荒冈之上,
只有我一人独自面对夕阳,感叹着落日的余晖。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荒冈上的凄凉景象,以及遗书被岁月泯灭的无奈,诗人通过“荒冈寂寂草萋萋”描绘出冈峦的荒凉与寂静,而“多少遗书都泯灭”则表达了先人的智慧与心血被时间所遗忘的遗憾,后两句“谁寻心画到荒冈,独对斜阳叹落晖”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诗人独自面对夕阳,感叹着时光的流逝与遗书的湮没。
赏析
这首诗以荒冈为背景,通过描绘冈上的荒凉景象和遗书的泯灭,表达了诗人对先人智慧与心血的缅怀与遗憾,诗中“荒冈寂寂草萋萋”与“多少遗书都泯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无情与岁月的沧桑,而“谁寻心画到荒冈”一句则引发了读者的思考,暗示着先人的遗书与智慧或许已被世人遗忘,只有诗人自己还在追寻与缅怀,最后一句“独对斜阳叹落晖”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哀愁与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袁枚在游览荒冈时,看到冈上草木丛生、遗书泯灭的景象,触景生情而创作的,袁枚一生热爱自然,善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他的诗作往往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正是他在游览荒冈时,对先人智慧与心血的缅怀与遗憾的抒发,这首诗也反映了袁枚对文学与文化的热爱与尊重,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唤起人们对先人智慧与心血的关注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