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牂柯怒涛亘万里,束江亭口不可矶。的意思及出处

6个月前 (03-27)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束江亭

牂柯怒涛亘万里,束江亭口不可矶。的意思及出处

唐·李商隐

牂柯怒涛亘万里,束江亭口不可矶。

洪流滚滚如雷鸣,峭壁嶙峋锁翠微。

孤舟独泊夜沉沉,渔火微明照寒衣。

遥思故园何处是,长风万里送秋归。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一生经历坎坷,仕途不顺,但才华横溢,擅长骈文,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牂柯江的怒涛绵延万里,在束江亭口处汹涌澎湃,无法轻易渡过,洪流滚滚如同雷鸣般震耳欲聋,峭壁嶙峋,翠绿的山峦被紧紧锁住,夜晚,一艘孤舟独自停泊在江面上,夜色沉沉,只有微弱的渔火照亮着船上寒衣,我遥想着远方的故乡,却不知它究竟在何处,只能任由长风万里,带着秋天的气息归去。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牂柯江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首句“牂柯怒涛亘万里”写出了江水的浩渺与汹涌;次句“束江亭口不可矶”则点明了江水的险峻,难以渡过,接下来两句通过“洪流滚滚如雷鸣”和“峭壁嶙峋锁翠微”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江边的壮观景象,后两句则转而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孤舟独泊、渔火微明,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牂柯江壮丽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雄浑与壮美,同时也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中“怒涛”、“洪流滚滚”等词语的运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力量感与动感,而“孤舟独泊”、“渔火微明”等词语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凄凉的氛围,与前面的壮丽景色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漂泊异乡之时,面对牂柯江的壮丽景色,诗人不禁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故乡和亲人,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思乡之情的诗作,在诗中,诗人通过对江水的描绘和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牂柯怒涛亘万里,束江亭口不可矶。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