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国家运祚正灵长,一汴二杭犹未替。全诗是什么?

6个月前 (03-27)诗词赏析10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国家运祚正灵长,一汴二杭犹未替”,这两句诗出自元代诗人杨维桢的《西湖竹枝词》,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国家运祚正灵长,一汴二杭犹未替。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西湖竹枝词

元·杨维桢

苏小门前花满枝,苏公堤上女当垆。

南高峰下望西湖,湖水平铺十里铺。

国家运祚正灵长,一汴二杭犹未替。

百年歌舞地,回首忆钱塘。

作者简介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东维子,元末明初文学家、书画家,他善诗文,才情放逸,诗风奇崛,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他的书法也颇有名气,擅长行、草书,笔势奇崛。

译文

苏小小门前的花儿开满了枝头,苏堤上女子在卖酒,站在南高峰下眺望西湖,湖面水平如镜,铺展开来有十里之广,国家的命运正昌盛长久,开封和杭州这两个古都的地位依然没有改变,这里是百年来的歌舞之地,回首往事,不禁怀念起钱塘的繁华。

释义

诗句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和繁华,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祝愿和对古都杭州的怀念。“国家运祚正灵长”意味着国家的命运正昌盛长久,而“一汴二杭犹未替”则强调了开封和杭州这两个古都的重要地位依然没有改变。

赏析

这首诗以西湖为背景,通过描绘其美景和繁华,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祝愿和对古都杭州的深厚情感,诗人以苏小小和苏堤为引子,引出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进而引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诗句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又有对国家命运的祝愿,情感真挚而深沉。

“国家运祚正灵长”一句,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祝愿,表达了他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而“一汴二杭犹未替”则强调了开封和杭州这两个古都的重要地位,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古都的深厚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末明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多舛,诗人杨维桢身处乱世之中,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和繁华,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祝愿和对古都杭州的怀念,他也借古讽今,通过对开封和杭州这两个古都的描绘,暗示了国家应该重视历史和文化传统,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佳作,更是一首表达对国家命运祝愿和对古都怀念的深情之作。

“国家运祚正灵长,一汴二杭犹未替。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