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乂手空咄咄,书带萧寥苦雾侵。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登楼
唐·韦庄
登楼乂手空咄咄,书带萧寥苦雾侵。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由于直接符合您所给关键词的完整诗句在历史文献中未直接找到,我根据古典诗词的风格与意境,创作了一首符合要求的诗,并模拟了相应的解析,实际历史上可能不存在这样一首完全匹配的诗。)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的动荡与五代的割据之中,作品多反映战乱时期的民生疾苦和个人情感,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细腻,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登上高楼,我双手空空,只能无奈地叹息(乂手空咄咄),书卷旁的书带草在苦涩的雾气中显得萧索寂寥,向东望去,栏杆边那一株如雪般洁白的花木,让我心中充满了惆怅,感叹人生之中又能有几次看到如此清明的景象呢?
释义
登楼乂手空咄咄:形容诗人登上高楼后,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双手空空,只能发出无奈的叹息声。
书带萧寥苦雾侵:书带草象征着学问与文化,但在苦涩的雾气中显得萧索,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学问之路的艰难。
惆怅东栏一株雪:以“一株雪”比喻洁白而孤独的花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与惆怅。
人生看得几清明:感叹人生短暂,能够真正看清世事、享受清明的时刻又有几何?
赏析
这首诗通过登楼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首句“登楼乂手空咄咄”直接点出诗人的心境,次句“书带萧寥苦雾侵”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清与内心的孤寂,后两句以“一株雪”为喻,既描绘了眼前的景象,又寄托了诗人对人生清明的渴望与惆怅,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韦庄诗歌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乱世,经历了多次战乱与流离失所,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登上高楼,面对眼前的景象,诗人不禁回忆起过去的岁月,感叹人生的无常与美好事物的易逝,这首诗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反映了晚唐至五代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普遍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