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复沈埋六百龄,渐磐遵陆虽不胜。的解释
诗词原文
石鲸
唐·李商隐
石鲸鳞甲动秋风,不似前时舞浪中。
又复沈埋六百龄,渐磐遵陆虽不胜。
江翻海沸须臾间,但见石鲸强上岸。
风雷飒飒雨萧萧,黄河激浪吹白涛。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著称,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同时也在咏史诗和政治讽刺诗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
作者简介
李商隐自幼聪颖,文思敏捷,早年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培养,他的仕途并不顺畅,因卷入牛李党争而多次遭贬,他的诗歌情感真挚,构思新奇,语言优美,常通过象征、比兴等手法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石鲸的鳞甲在秋风中微微颤动,却不再像从前那样在浪涛中舞动,它又再次被埋藏了六百年的时光,虽然艰难地沿着陆地前行,却显得力不从心,江河翻腾,海浪汹涌,只在片刻之间,只见石鲸顽强地爬上了河岸,风雷交加,雨声萧萧,黄河的激浪吹卷起白色的波涛。
释义
这首诗以石鲸为题材,通过描绘石鲸的遭遇和变化,寄托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坎坷的感慨,石鲸曾在水中自由舞动,如今却被埋藏多年,虽努力前行却力不从心,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无奈,诗中的风雷、雨声、黄河激浪等意象,也营造出一种壮阔而悲凉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诗人通过石鲸这一形象,巧妙地表达了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思考,石鲸的遭遇象征着人生的坎坷和无奈,而诗中的自然景象则增添了作品的壮阔和悲凉之美,诗人还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兴手法,使得诗歌意蕴深远,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商隐的仕途坎坷和人生经历有关,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自己也因卷入牛李党争而多次遭贬,人生经历充满了坎坷和无奈,他通过描绘石鲸的遭遇和变化,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和世事的感慨和思考,诗中的自然景象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定。
李商隐的《石鲸》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和艺术价值的古诗,通过描绘石鲸的遭遇和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